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传承创新 彰显特色
——赣州市会昌县洞头畲族村非遗小镇扫描

发稿时间:2022-05-09 20:25:00 来源: 赣南日报

  游客在灰水米馃坊体验米馃制作。 曾莉花 摄 (资料图片)

  近日,游客在洞头畲族村观看畲族舞蹈表演。特约记者朱海鹏 摄

  □张炳春 黄振荣

  一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洞头畲族村山歌手蓝平谈起今年的村春晚记忆犹新。他说,一年一度的洞头畲族村春晚,今年新增了一个特别的“非遗”节目——以对唱的会昌山歌形式,庆祝村子入选“非遗小镇”。

  2021年2月,洞头畲族村被入选赣州市首批非遗小镇名单后,吸引了一批批的游客、文艺团体、乐队、网红直播前来打卡、表演,畲乡洞头成为日益热门的休闲旅游地,该地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新的触发点。

  非遗,是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洞头畲族村,富有畲族特色的非遗资源特别丰富,其中13个省、市、县级非遗由政府列入保护项目。近日,该村的省级非遗“畲族摆字龙”传承人组织表演了灯舞。十多位畲族青壮年,通过游、盘、翻、腾、穿、缠、戏等一系列娴熟的技巧动作,舞动着喜庆的摆字龙灯,将“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人丁天才”等吉庆字样,在队形中形象摆出。江西省话剧团也慕名而来,将精心编排的歌舞《江西风景独好》、快板《乡村振兴赞颂歌》等十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搬到洞头畲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表演,博得周围观众的阵阵掌声。会昌山歌对唱起来的同时,精心制作的灰水米馃、艾米馃、客家烫皮、客家擂茶等美食端了出来。

  每逢重大喜事好事,洞头畲族村都要庆祝一番。在清代,村里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蓝作柱,在乾隆年间以义民身份随军去了台湾,在抗击倭寇战斗中,作战勇敢,屡建战功,被朝廷授予福建省福宁镇左营把总,并被乾隆皇帝赐予四品顶戴,立“褒忠”牌匾,赐“褒忠”大铜锣。当时为迎接蓝作柱赴台抗倭获得战功回乡,家乡父老组织舞龙活动,接连热闹庆祝了三天,轰动四邻。“天下太平”“人丁天才”等字样的“畲族摆字龙”灯舞就此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并一代一代传承流传下来。时至今日,这一传统活动历久弥新。

  二

  洞头畲族村位于会昌东南面的大山深处的“东角山”。这里是武夷山脉南端,森林覆盖率高达90%,物种丰富,生态良好。洞头畲族村全村人口约1600人,绝大部分属蓝姓畲族居民,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风景这边独好”是会昌县一张亮丽名片和金字招牌,会昌全县红色基因独特厚重,就连江西全省旅游也把“风景独好”作为叫得响的代表性宣传语。会昌县打造洞头畲族村非遗小镇,就定位在为“风景独好”金字招牌增光添彩上。这些年,县、乡、村把包括7项非遗在内的村寨畲族文化特色和美丽乡村标准,融入洞头畲族村的文化保护、自然修复和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中。畲族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还建设了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的传习所和体验坊。通过畲族特色文化挖掘和保护、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洞头畲族村已建设成为了“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洞头的畲族特色文化彰显无遗。

  畲族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新建、改建30多家旅游民宿和农家旅馆。该村以干净整洁的设施和灿烂的笑脸迎接八方游客,处处“风景独好”。

  三

  在洞头畲族村,栩栩如生的“凤凰”畲族图腾、畲族风情示范街、畲族特色民居示范点、畲族古建筑群、畲族民俗展览馆、畲族休闲沿江路、畲族防洪堤、畲族凤凰石桥、畲族学校、畲族幼儿园、畲族文化广场处处可见。

  洞头畲族村蓝氏在500多年前的明成化年间落居于此,祖辈奋发不止,将生意做到了赣州府,置业不断,通过几百年的历史财富积累,到清代为止,在这边远深山建起了18幢具有相当规模的宗祠厅堂。其中,苞茂第、联班第、蓝氏宗祠最具代表性。如今,这几幢特色古民居先后得到“修旧如旧”修缮提升,青砖灰瓦石廊街,让人直观领略独特的畲族风情。

  发现和挖掘保护利用非遗,县乡村各级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从传承历史久、影响力大的“畲族摆字龙”灯舞入手,逐步全面深入推进。县里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通过收集成套文字素材,录制“畲族摆字龙”等相关影像资料片,录制相关访谈录音,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加以传承和保护,充分发挥了非遗项目对青少年的教育及教学作用。此外,县非遗保护中心还联合档案馆,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及年度保护发展计划。针对洞头畲族村非遗小镇编制了科学合理的3年传承发展规划,把非遗之光照射贯穿到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非遗传承讲求创新发展。会昌县扭住非遗传承的重点和难点,在生活化、时尚化方面取得突破,新建了面积350平方米的“畲族摆字龙”传习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灰水米馃制作技艺”体验坊。传习所和体验坊融体验、参观、培训、表演或品尝为一体,成为景区的一大亮点,进一步提高了洞头乡村旅游的品位,让非遗传承创新有了实实在在的平台。

  四

  这些年来,洞头畲族村积极开展这些非遗项目的展演、展示、宣传、教育、体验活动,非遗小镇里各种非遗活动风生水起。

  蓝兆兴是省级非遗项目《畲族摆字龙》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观看畲族摆字龙舞蹈,耳濡目染,渐成兴趣,成年后开始向堂兄蓝朝堂学习,熟练掌握“摆字龙”灯舞的全部过程和技巧。在传统重大节日或者有批量游客来,他都会组织展示摆字龙。市级非遗项目《灰水米馃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刘五招,师从婆婆蓝桂有,熟练掌握了做灰水米馃全套技艺,习惯于逢年过节做灰水米馃给亲友品尝。为使技艺代代传承,她还不定期前往畲族村灰水米馃坊进行技艺指导。

  在洞头畲族村,除了非遗项目,斗笠舞、打糍粑等畲族民俗文化活动也方兴未艾。畲家酒、糍粑、甜叶米馃等畲族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刺激游客味蕾。

  洞头畲族村将包括13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在内的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成效已见端倪。畲乡洞头还获评“国家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乡”、“国家卫生乡镇”、江西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示范社区,被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金字招牌,为乡村旅游景区的打造和繁荣增添了耀眼的色彩。结合雪莲山景区的开发打造,非遗小镇洞头畲族村在设施、理念、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充分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让人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