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大余:烽火三年忆峥嵘 继往开来谱新篇

发稿时间:2022-09-01 08:09:00 来源: 赣南日报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余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歌咏晚会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浓情上演。 (资料图片)

  抗战老兵参观梅岭三章纪念馆。

  革命后代参观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

  革命后代参观陈毅同志旧居。

  长岭会议旧址。

  革命群众“周篮嫂”后代刘士华老人向大余县池江镇兰溪小学的学生讲述陈毅元帅的革命故事。

  红色情景剧《带镣行》在南安镇新华村上演。

  红色小讲解员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给游客进行讲解。

  学生在参观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

  学生在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南国烽烟研学基地进行对战体验。

  □余宣 文/图

  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8月30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大余县拉开帷幕。

  大余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阵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由项英、陈毅等领导的红军留守部队,以赣粤两省三县交界处的北山、梅山、油山为核心区域和指挥中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共军事史中著名的红军由正规作战转入游击战争的“长岭会议”在这里召开,随后又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北山事件”“梅山事件”,陈毅元帅在这里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等著名诗篇。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是中国苏区史的继续,既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也保住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是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大余是新四军的重要组建地。抗战爆发后,赣粤边红军游击队集中至大余池江整编汇入新四军,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中流砥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是新四军奋战史的前身,留下了“北有延安,南有池江”的至高荣誉。1960年9月,陈毅元帅亲笔题词:“大余的梅山和梅关都是老革命根据地,是革命人民的故乡之一。”

  大余是军民交融典范之地。回首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面对极端艰险、残酷的斗争环境,红军游击队始终与人民群众唇齿相依,同舟共济,涌现了许许多多像“周篮嫂”、张千妹这样的革命群众。正是有了革命队伍与苏区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有了人民群众这个最坚强的支柱与后盾,最终迎来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伟大胜利。

  艰苦卓绝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孕育了“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艰苦奋斗、英勇斗争,依靠群众、不负人民”的革命精神。近年来,大余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殷殷嘱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大红色旅游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依托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大龙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梅岭三章纪念馆等主阵地,对陈毅同志旧居、陈毅隐蔽处、金莲山革命烈士陵园、长岭会议旧址等实景教学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了18个可供团队开展访谈式、体验式、情景式现场教学点,开发了21门红色精品教学课,设计了5条教学路线,让游客沉浸在大余红色文化里的同时,充分感受大余的美景美食、人文历史和发展成就。一年来,共有500余批次7万余名学员来大余接受红色教育培训。

  与此同时,大余县还突出“文旅结合”的发展理念,将红色旅游主题融入到地脉和文脉中,开展了生态康养游、地质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与革命观光旅游一起形成优势互补的综合性旅游产品,进一步擦亮大余红色培训品牌。2021年,大余县实现旅游观光人数848.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37亿元。

  大余县将继续发挥好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的牵引作用,深耕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发展,高品位、高层次打造具有大余特色的红色基因传承高地,大余县上下在推进“六个江西”建设,落实“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上,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豆瓣0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