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发稿时间:2022-11-13 22:19:00 来源: 安徽网
11月12日,大皖新闻记者从省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0-2021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暨优秀考古工地"评选结果公布,包括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合肥市安定寺大墩遗址在内的10个考古项目成为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了解,此次参评项目共18个,包括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合肥市巢湖市柳家2号遗址、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等国内外考古界广为人知的项目。在2020-2021年的考古工作中,这些遗址项目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进一步的发掘,均有重要的考古新发现。
例如: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首次发掘出成年中华乳齿象身体部位化石,合肥市巢湖市柳家2号遗址发现国内少见的早期人类石器加工厂,寿县小宋家台子北墓地一次性发掘出250座战国时期墓葬并内藏独木棺。
通过细致严谨的评审,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等10个项目脱颖而出,获评为2020-2021年安徽省重要考古新发现;其中,合肥市巢湖市柳家2号遗址、合肥市安定寺大墩遗址、凤阳县明中都城(宫殿区及涂山门)遗址同时获评优秀考古工地。
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按入选项目年代排序)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
项目负责人王元介绍,2021年春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芜湖市繁昌区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对人字洞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在地层中采集了远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石制品十余件,这些文化遗物性质古老、简单、质朴。与文化遗物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百余件,包括一具成年个体中华乳齿象的门齿、下颌骨、前肢骨和后肢骨,为江南中华乳齿象完整骨骼的研究和装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考古学证据。人字洞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时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存之一,将中国古人类生存的时间推到了距今200多万年前,对探讨东亚人类起源、早期人类扩散、生存方式及早期人类演化的环境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二:合肥市巢湖市柳家2号遗址
项目负责人董哲介绍,柳家2号遗址位于合肥市巢湖市天河街道蛇山社区柳家自然村东南约500米的岗地上,2019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2021年10~12月,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面积36㎡,出土石制品1115件,发现超过2100件。该遗址是安徽省迄今出土和发现石制品数量最多的旧石器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的发现,为寻找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存、探索动因奠定了基础。以优质燧石原料的广泛应用,中、小型石制品在整体组合中占据统治地位,石片在工具毛坯占优势等技术特征为代表的石片石器工业,在安徽省属首次发现,为解析华南早期现代人演化与行为模式提供了最新的科学材料,为中国古人类早、晚连续进化,旧石器文化一脉相承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三: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
项目负责人张东介绍,禹会村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禹会区禹会村,因“禹会诸侯”的历史记载而得名。2005~201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开展了首次科学考古工作,考古揭示的大型礼仪性建筑和大量祭祀遗迹被认为与古史传说中的“禹会诸侯”事件相当吻合。近年来在聚落考古视角下开展的考古工作表明距今七千多年前的双墩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遗址北部定居生活,至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聚落规模剧增,200万平方米范围内均发现有人类生活的遗迹。2020年,为响应“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启动,考古工作的重心集中在对龙山文化城址结构的探索,通过解剖发掘分别揭示了北、东城垣的堆筑过程,以及城垣内、外壕沟的结构。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城址的南部新发现了外城垣的线索。内外两重城垣的新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对禹会村龙山文化聚落的认知。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作为淮河中游地区的中心,反映了史前涂山氏族群(或涂山古国)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四:怀宁县琚新屋遗址
项目负责人何晓琳介绍,琚新屋遗址位于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育儿村,是一处台墩型遗址。因无岳高速(桐岳段)穿越该遗址,因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遗址完全揭露了一处850平方米的商周时期台墩,经初步清理,可修复的商周时期陶器约200件,陶器标本不少于2000件,各类玉、铜、石、陶质小件文物100多件。这一发现对于建立健全长江中下游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同时,琚新屋遗址晚商和西周时期均发现少量铸铜遗存。其中首次发现相当于殷墟时期的炉壁、陶范、炼渣等遗物。坩埚的构造和材料选择与中原商文化明显有差别。南方晚商时期青铜文化拥有与中原商文化不同的地方特色,琚新屋晚商铸铜遗存的发现有利于揭示晚商时期南方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问题。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五:合肥市安定寺大墩遗址
项目负责人张义中介绍,安定寺大墩遗址系椭圆形台型遗址,面积约6000平米。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对遗址展开抢救性发掘。发掘表明,遗址的主体堆积为西周晚期。发掘弄清了遗址的堆积情况,同时发现了建筑遗存、红烧土围垣、夯土围墙、人工围壕等重要遗迹由内向外共同构成了遗址的核心,防御功能颇强。发掘系我省对此类台型遗址最完整的一次揭露,首次发现了夯土围墙,同时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存,对于弄清楚遗址的年代、性质、结构、功能布局和堆积方式意义重大,同时对研究派河乃至江淮之间台墩型遗址的聚落布局意义重大。综合考虑遗址的发掘成果及其与周边遗址的关系,推测遗址或为拱卫枣树颗城墩遗址的军事据点。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六:寿县小宋家台子北墓地
项目负责人蔡波涛介绍,该墓地的发掘是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寿县文物保护中心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对寿县小宋家台子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50座,出土随葬品300余件(套)。一批战国早中期典型吴越系墓葬的发现,意义重大。随葬清一色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现象和采用"独木棺"的葬俗,均为长江下游地区吴越系墓葬的典型特征,说明其墓主人身份可能为吴、越国人,而竖穴土坑、棺椁葬制和使用“青膏泥”的情况则说明其吸收了较多的楚文化因素。这批墓葬的发现,填补了江淮西部地区吴越系墓葬的空白,为研究东周时期该区域内文化变迁背后的人群分布态势等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七:天长六里墩汉代墓地
项目负责人余飞介绍,2021年7月至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天长市博物馆的配合下,对天长六里墩汉代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墓葬29座,出土漆器、铜器等各类器物约200件(套)。该墓地以竖穴土坑木椁墓为主,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该墓地年代自西汉早中期延续至东汉时期,墓地性质为中小地主或士族阶级的家族墓地,双棺墓为夫妻合葬墓。出土的青铜镜、漆木器等随葬品和葬具种类丰富,制作精美,保存完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八:宿州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
项目负责人陈超介绍,宿州市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因凤山大道修建而进行的配合性考古发掘,自2021年8月中旬发掘,历时近5个月。清理运河河道32米长,清理出完整的两岸河堤、河道、木岸狭河遗迹、船印痕迹、脚印、沟槽遗迹。出土大量遗物,有陶瓷器、船锚、人骨、动物骨骼、灵璧石、螺贝壳等。其中瓷器最多,主要有青白瓷、白瓷、黑釉瓷、黄釉瓷、酱釉瓷、三彩瓷等。此次发掘,首次在运河考古中发现利用自然河道拓宽通济渠的证据,实证了《隋书》中关于通济渠开通的记载,其次是完整地揭露河段并呈现运河开挖、使用、淤塞、清淤及废弃的全过程,最后是确认主、副航道的漕运模式。同时,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南北瓷器贸易广泛,也为研究当时社会背景提供了参考。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九:芜湖市繁昌窑遗址
项目负责人罗虎介绍,繁昌窑遗址分布于芜湖市繁昌区南郊、西郊,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一处五代-北宋时期的大型瓷窑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2021年,为配合繁昌窑遗址防洪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790平方米,共发现各类遗迹共计43处,出土青白瓷器小件1000余件。此次发掘新发现晚唐-五代早中期文化层,为研究繁昌窑创烧年代、中国青白瓷起源等课题提供了新的资料;首次发现繁昌窑遗址生活居住遗迹,为研究繁昌窑的生产和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线索。另外,本次发掘还在皖南龙窑技术传统区域内揭露出馒头窑,有利于深化对唐宋时期安徽地区南北窑业技术交流的认识。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十:凤阳明中都城遗址
项目负责人王志介绍,发掘较为完整地揭露出了宫城内前朝区宫殿基址及部分附属建筑的布局,为进一步探讨建筑的开间尺度、营建次序、建造工艺等奠定基础。前朝宫殿区的主殿总体为前后殿加穿堂的结构,与宋元时期的宫殿建筑形制较为接近,而后殿西侧附属建筑组合则与北京故宫内同位置的建筑组合十分相似。发掘首次解决了40余年来对于明中都宫殿形态的疑惑,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作用。前殿中后部发现一处黄土台,疑为龙椅位置,恰位于整座宫城的几何中心,对研究古代都城的营建理念、规划思想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发掘出的由多种类型夯土逐次建造的建筑台基还反映了宫殿基址的建造次序和工艺特点。(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初冬时节,陕西秦岭山区迎来初雪。
2022-11-13 17:00:002022-2023赛季国际滑联短道速滑四大洲锦标赛当地时间12日在美国盐湖城展开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
2022-11-13 20:51:00戏曲行业的线上舞台正在兴起,众多名家在抖音直播间搭台唱戏。
2022-11-13 20:21:00广东是我国水产大省,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牵头两百多家水产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以各地特色鱼为载...
2022-11-13 20:05:00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雪为令,立即组织人员对道岔关键部位的积雪进行反复清理,全...
2022-11-13 20:05:00近年来,云南粮食生产逐渐实现从“单一种植”到“生态种养”、从“看天吃饭”到“科技种植”...
2022-11-13 20:05:00近年来,当地加大生态湿地保护力度,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举措,让生态环境得...
2022-11-13 19:56:00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今日介绍,10月27日至11月13日14时,北京在定点医院救治...
2022-11-13 19:30:002013年以来,航空工业集团以“罗阳青年突击队”为载体,组织广大青年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学罗阳...
2022-11-13 19:09:00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今日通报,11月13日0时至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7...
2022-11-13 19:00:00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今天再通报进返京救济政策,他说,将对就医、通勤、学生、货运司...
2022-11-13 18:48:00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才...
2022-11-13 18:22:00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影响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022-11-13 18:28:0011月13日0时至15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70例,其中,隔离观察人员156例、社会面筛查...
2022-11-13 18:19:00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屹透露,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近日广州市正在组织开展相关区域核...
2022-11-13 18:09:002022年7月15日下午,创业北京大赛落下帷幕,王言子和周佩灵她们的创业项目最终的得分是87.70...
2022-11-13 17:34:0011月13日,上海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市、区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立即响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022-11-13 17:20:0011月11日,从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传来消息,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外文局全球...
2022-11-13 17:30:00今年的主题为 “教育保护明天”。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成年人...
2022-11-13 17:01:00从选种、育秧、机插、机收、烘干到最后的大米加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2022-11-13 16:48:00最近几天,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当地种植的油莎豆陆续迎来丰收,田间机声隆隆,一片丰收景象。
2022-11-13 16:48:00这几天,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正抢抓农时种植冬蒜,蒜农们在田间地头忙活着。。
2022-11-13 16:48:00如今,二胡文化广场、二胡博物馆等场所在乐泉村拔地而起,产业兴旺、日子红火,人们在这白墙...
2022-11-13 16:47:00吉林省台联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
2022-11-13 16:13:00“进入11月,气温下降,我们开展补植补造,相较于春季植树,秋冬时节植树一方面作业时间长,...
2022-11-13 16:12:00乘车行驶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不远处阳光照射的水面格外显眼,数百里静谧、清澈的呼伦湖呈现...
2022-11-13 16:09:00近日,在成都市一家幼儿园内,台湾青年廖家兴正在给幼教老师培训。
2022-11-13 16:09:009月22日,在2022-2023赛季欧国联小组赛中,法国队2:0战胜奥地利队。
2022-11-13 15:17:00眼下正值秋冬交替时节,随着冷空气来袭,以流感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
2022-11-13 15:17:00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2022-11-13 14:42:0011月11日,第二届全国整合医学创新案例大赛决赛在深圳举办,来自全国各医院、高校、企业单位...
2022-11-13 14:39:00一年多以前,他回到家乡云南丽江永胜县。
2022-11-13 1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