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青岛:到2024年全市三级医院达到35家以上

发稿时间:2022-12-03 19:48:00 来源: 青岛日报

  12月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青岛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到2024年,青岛市将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机构48家,新增医疗床位1.2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7.5张以上,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4.3人和4.5人。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35家以上。国家临床重点专(学)科达到15个,省重点专(学)科达到1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功能完善、区域一体、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优质医疗资源扩增,三级医院区(市)全覆盖

  《行动计划》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深化卫生健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服务能级为落脚点,着力打造名院、建设名科、引进名家、培育名术,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数量上扩增、品质上提升、区域上均衡、效率上提速,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健康服务保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行动计划》紧紧围绕青岛市卫生健康“十四五”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行动,21条具体任务。

  实施医学攀峰攻坚行动,全面提升高水平诊疗能力。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加快推进二期建设,确保3个院士学科的输入支撑,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打造10个青岛市医疗卫生攀峰学科、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

  实施医疗机构扩容行动,全面加强优质资源配置。推进重点三级医院项目21个,其中,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青大附院国际医疗中心等在建项目16个,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莱西市三级医院等规划项目5个。老城区医院改扩建项目5个,区(市)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23个。到2024年,全市三级医院总数达到35家以上,实现区(市)全覆盖。

  实施医疗服务夯基行动,全面缩小城乡服务差距。支持建设高水平医院分院区、分中心、分支机构,推广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省、市级医院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以2.5公里为服务半径,建成以中心村卫生室为主体、一般村卫生室为补充,公益特色鲜明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村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加大对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改善就医环境,升级设施设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2024年,争取每个区(市)建成1家社区医院,9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公共卫生提质,织牢健康安全保障网

  如何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是城市抗疫的必答题。根据《行动计划》,青岛市将实施公共卫生提质行动,高标准建成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病房楼;加快推进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规划建设市疾控中心胶州检验中心;完成红岛方舱医院、“一点两区”医院等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

  实施中医药强市行动,全面用好传统医学优势。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国家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推进区(市)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新增2家三级中医医院。

  实施康复服务创优行动,全面打造康复诊疗高地。统筹规划全市康复医学体系建设,支持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依托康复大学优势学科集群,加强康复人才教育培训。

  实施全周期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满足重点人群需求。加强老年医院、护理院建设,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不低于85%,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占比不低于80%。争创1-2个国家级或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完成4个区(市)妇幼保健机构迁址建设。建立3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市级托育服务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新建配套幼儿园探索幼儿园、托育机构一体化建设,千人口托位数力争达到3.82个。

  实施社会办医培育行动,全面提供优质特色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在老年病、康复护理、健康体检、妇幼保健等领域举办医疗机构,设置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支持有实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或参与协同网络建设。

  实施人才强卫行动,全面壮大卫生名家队伍。每年力争引进培养医养健康领域高端人才3名、市级高层次人才20名、高级职称专家100名,招聘博士、硕士500名。筹备建设青岛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市卫生健康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此外,将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全面提升健康服务便捷度。(完)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