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吉州区:全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2-12-05 22:24:00 来源: 井冈山报

  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围绕“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攻坚克难,克服疫情影响,打好工业倍增升级、实施擂台赛,推动重大项目有效落实,全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始终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不二“王炸”。该区持续强化“项目为王、项目攻坚”意识,把工业项目开工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工业重大项目大会战——擂台赛、点将赛“双赛制”活动,以双赛大比拼掀起项目大会战。在全区开展“追赶超越”项目建设大比拼,强化奖惩考核激励,切实增强全区各部门大干项目、大抓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调动各帮扶单位力量,按照“谁招引谁帮扶”工作思路,从招引签约、项目建设、建成投产,帮扶单位为企业提供一揽子精准服务,切实推动招引项目出实效,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该区工信局牵头,全过程跟踪帮助百亿元项目——伊戈尔电气公司代办代跑,加速项目开工动建,对“5020”项目中旋新材料、嘉之宏电子、祺利科技实行专班帮扶、专班推动,对诚之益科技、华赣环保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投产见效,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该区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聚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医药“1+2”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倍增升级”行动,扎实开展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工作。围绕产业链招引项目,完善“四图五清单”,把好准入门槛,着力招引补链延链强链项目。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围绕摩比通讯、宏瑞兴、住友电装、合力泰、创德精密等重点企业;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江西铜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龙头效应优势,食品医药产业依托新赣江药业拟上市企业及绿色食品产业园企业,以堆花酒业、食滋源等重点企业为引领,通过以商招商、顾问招商、专业招商等方式推进延链补链招商。今年以来,该区共引进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33个,总投资450亿元,其中百亿元项目2个、50亿元项目2个、20亿元项目3个。发挥产业政策效应惠企兴业,落实好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4 条、企业“老树发新枝”和内部供应链发展22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11条等措施,确保企业获得工业首季强劲开局用电、用工等市级补助资金52万元,区级补助资金181.8万元,惠及49家企业。同时,该区与基金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总规模10亿元。围绕吉州区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配套企业寻找投资项目,破解企业融资瓶颈。该区以产业供需大会为媒,促成产业联盟深化产业合作,引导宏瑞兴、兴泰科技等11家区内重点工业企业加入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并组织全区10多家企业参加产业供需大会,促成订单签约。收集整理企业供需情况形成工作手册,及时帮扶企业寻找订单,促成更多企业形成产业供需合作。

  该区聚焦工业企业培育主体,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造优势骨干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创新规上企业发展培育机制,摸排重点培育企业加大培育力度,做到达产一家入规一家;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将专精特新企业宏瑞兴、新赣江培育成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将“链主”类企业摩比通讯、华立源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成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探索企业上市服务新模式,继续挖掘拟上市挂牌后备资源,进一步优选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较强、规范程度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对入库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重点推进。

  该区聚焦科技创新增强倍增升级动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协调和帮助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更新装备、改进工艺、降低能耗、研发新产品。开展创新平台载体攻坚,引导江西电缆等企业创建并运营好企业技术中心,持续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打造省级创新平台,为企业在关键产业节点上技改升级、增产扩能,不断推动企业老树发新芽、长新枝。今年1至9月,吉州区新签约技改项目8个,总投资近百亿元;统计在库的新开工技改项目1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技改项目8个。优化企业技术人才待遇,为宏瑞兴科技、兴泰科技、新赣江药业、江西电缆等企业科技人才申领庐陵英才卡,解决企业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为企业人才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该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互促。聚焦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瞄准该区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及机械装备主导产业,鼓励兴泰科技、宏瑞兴等重点企业充分发挥“5G+互联网”在智能机器人上的应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积极在企业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和服务,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打造2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全年上云企业达2000家,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聚焦数字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开展数字经济专项招商工作,精准招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制造、大数据硬件制造、软件服务等行业头部企业。培育孵化一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企业和软件大数据服务外包企业或平台,培育软件开发业、数字服务业等业态发展。(李杨柳)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