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组建87支家庭医生团队当群众健康“守门人” 哈尔滨新区基层医疗服务兜“网底”

发稿时间:2022-12-26 10:57: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中国青年网

  “我感觉发烧了,帮我看下,是不是感染了?应该吃点什么药?”22日9时许,在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万宝街道化家村,村民吴国彬在“问诊小屋”内向乡村医生咨询。得到医生的耐心诊断解答后,吴国彬带着药放心地回家了。

  据悉,万宝街道依托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探索设立专门针对新冠病毒发热的“问诊小屋”。每天保证每个问诊小屋“早八晚四”都有一名乡村医生出诊,并储备一定数量的解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来这里的村民都是由十户长初步筛查出的发热村民,推荐到“问诊小屋”就近问诊,就近购药。

  “如有65岁以上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感染,可以优先购药,同时由志愿者提供配送服务,帮助重点人群出现症状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缓解。”万宝街道应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组副组长张晓娜介绍,如果家中幼儿出现感染症状时,家长可以联系十户长,由十户长协调镇卫生院,直接送往镇卫生院进行救治。针对重症患者,镇卫生院安排120急救车24小时值守,可以及时转诊。

  张晓娜说,为了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更好发挥“网底”作用,充分释放资源,预防出现不必要的医疗挤兑现象,万宝街道除了设立“问诊小屋”方便村民就近问医购药外,还通过加大宣传、开展每日健康问询等办法,帮助居民消除恐慌情绪。

  “我出现症状向村里报备后,十户长很快就送来了‘检测防护包’,包里有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盒、体温计,并告诉我怎么做好居家自我防护,根本就不用去医院。”村民李志说,乡村医生每天都了解他的健康情况,让他心里特别有底儿。

  万宝街道采取多种措施将一般感染者吸附在基层的做法,正是哈尔滨新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提高疫情防控科学性和精准性的缩影。

  “我们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推动各项优化措施取得实效。”哈尔滨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赞介绍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13家基层医疗机构共组建87支家庭医生团队,配备家庭医生307人,按照14个街道(小区)、2个乡镇(村屯)行政服务区域划分,共服务全区常住居民70.24万人。新区还对外公布了各街道(小区)、乡镇(村屯)家庭医生团队队长及成员名单及24小时服务电话,随时接受健康咨询服务,由这些家庭医生对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给予居家诊疗服务,从而把这部分患者留在社区,有效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充分发挥了家庭医生“守门人”作用。

  家庭医生积极作好科普宣传和用药指导,他们耐心告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居家治疗注意事项,并进行健康指导,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同时,通过网络、视频、电话、远程或线下方式为居民提供诊疗咨询服务、用药指导。

  新区还开展分级分类服务管理,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筛查,根据他们基础疾病情况、传染病感染后风险程度等情况,将老年人分为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三类,用红、黄、绿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开展分级管理。并提供转诊服务,即居家隔离的急危重症患者可随时转诊到定点及亚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新区卫健局已和驻区三级医院(医大四院、医大六院、省二院)签订医联体协议,为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绿色通道,进行紧急转诊服务。

  与此同时,松北区防疫指挥部为解决百姓购买四类药品难的问题,统一调配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急需药品储备,对有需求的患者给予送药上门服务。

责任编辑:张亦弛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