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涿州市三城村:红红的日子火火的年

发稿时间:2023-01-29 11:00:00 来源:保定日报 中国青年网

一曲“十不闲”,唱出美好新生活。保定日报记者李岩 邱恩宇 摄

  □保定日报记者 李 岩 邱恩宇

  “不出正月都是年。”农历正月初七,涿州市东城坊镇三城村村民们还沉浸在春节喜庆之中,走亲戚、串朋友、赶大集……“一进腊月,人们就开始慌年了,盼着、忙着、乐着。”村民李艳玲说。

  春节期间,三城村各家各户充满着欢乐与忙碌,缭绕的烟火气中,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李艳玲家厨房的大锅小灶上烹煮着各种过年的食物,油锅里饹馇条、豆腐炸得滋滋作响;蒸锅中,各式各样的白瓷蒸碗里浮着层层油花,红亮诱人;笼屉上,白胖儿的大馒头、暄腾的甜豆包、糯黄的枣年糕让人又喜又馋。

  “过年了,咱们多做些好吃的,给各家亲戚都送些。”李艳玲一边嘱咐丈夫,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天色渐暗,家门口挂的两个大红灯笼慢慢亮起,柔柔的红光里,这座新建的二层小洋楼透着喜庆祥和。

  聊起这些年自家生活和村子里的变化,李艳玲打开了话匣子。“2007年我嫁到三城村时,这里是有名的‘沙村’,刮风满眼沙,下雨满腿泥,村里一水的小平房。2009年,村党支部书记赵连红带领两委干部成立了农村合作社,盖起40多座大棚,带领本村和周边村的人们一起种草莓、樱桃和桃,大家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多,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近些年,三城村两委通过改善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让村民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村里依托紧临北京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村,硬化村内道路,高标准建设水电、通讯、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整体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农企结合,三城村打造了集自选采摘、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观光园,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如今,这里已经从一个集体经济年收入几乎为零的“薄弱村”,一跃成为年收入40万元的富裕村,曾经的“沙村”也变成了“文明生态创建工作先进村”。

  村民的钱袋鼓了,脑袋也不能空。村里建设村史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的家风、村风;聘请高水准专业团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政文化、戏曲文化、传统文化为主题,打造独具三城特色的农村文化墙;在村委会院前开辟平整广阔的休闲广场,满足村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

  “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远近闻名的‘十不闲’和‘霸王鞭’是三城村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逢年过节或是一些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我们村演出队的身影。听这敲锣打鼓声,是她们正排练节目呢。”李艳玲笑着说。

  记者循声来到村委会。活动室内,“十不闲”第四代传承人、80岁高龄的赵克明老人在乐器架子后有条不紊地敲打着锣、鼓等家什,明快的节奏让具有300年历史的“老戏”动感十足。锣鼓声一停,唱声即起:“山河大地披锦绣,福满人间乐陶陶。治国理政中国梦,‘一带一路’凯歌遥……”这是赵克明的新作,唱词朗朗上口,赞美着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一天不唱‘十不闲’,嘴上难受,心慌慌。”演出队主唱尹国平的话语一出,众队员连连点头:“就是,就是,我们唱的是好日子、新生活,唱出了和谐,唱出了美,越唱越快乐,越唱越年轻……”

  屋里“‘十不闲’唱得过瘾,屋外‘霸王鞭’舞得精彩。十几位五六十岁的妇女踩着鼓点,手拿缠有红、黄、绿彩穗的霸王鞭,不断变换着动作和队形,个个笑靥如花。大家在欢声笑语中,迎接充满信心、希望和美好的新一年。

责任编辑:姜文山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