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抚州东乡区:“蓝黄红”绘出“振兴景”

发稿时间:2023-02-10 20:52:00 来源: 抚州日报

  村民将制作好的红糖从模具中倒出来。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近年来,抚州市东乡区瑶圩乡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三色”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色”产业包括蓝莓种植(蓝),肉牛养殖基地(黄)、红糖加工(红)等主导产业。

  日前,记者走进锁山村蓝莓种植基地,只见村民们忙着耕陇、移苗、松土……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据了解,该基地于去年11月从浙江诸暨运来4万株蓝莓苗,主要品种有“蓝美1号”“天后”“绿宝石”等,带动周边30余名村民就业。

  “我们村依托浙江蓝美公司及农业科技部门,围绕蓝莓基地标准化管护、农机现代化及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贮运保鲜及加工等方面寻求技术支持,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荣表示,下一步,全村将逐步建立现代化的营销网络体系,着力打造集种植、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实现农区变景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

  据统计,该乡种植蓝莓面积达440余亩,预计今年6月中旬进入采摘期,可为村集体持续增收、村民致富注入源头活水。

  蓝莓产业只是该乡特色产业之一。在文溪村,该村则根据当地实际,将肉牛养殖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项目,在促进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串起了生态农业循环链。

  记者来到文溪村肉牛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圈舍映入眼帘,一头头肉牛毛色光亮、膘肥体壮,饲养员正忙着打扫圈舍、准备草料、投食喂养……

  “现在养殖的肉牛是从东北引进的‘西门塔尔’,一头牛大概200公斤左右,基地年出栏50余头。下一步,基地准备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头,带领更多村民一起致富。”该基地负责人张万顺说。

  据介绍,肉牛养殖基地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总投资130万元,采用“村集体+农户”合作发展模式,每头牛的纯利润为9000元左右。

  村里有了自己的产业,就能带动群众就业。听说养殖基地需要人手帮忙打理,村民梅连兴便前来应聘。“去年6月村里开办养殖场后,我和几个村民就在这里种象草,有时也会帮忙拌料和喂牛,一年有3万多元工资。”

  为确保肉牛喂养供应充足,基地种植了6亩象草,而牛粪则成为象草及其他农作物的绿色肥料。下一步,该基地还将对周边有养牛意向的村民进行培训,打通养殖、经营、销售等环节,使产业更兴旺、村民更富足。

  此外,红糖加工也是该乡的一大特色产业。马岭村和吴塘村大力发展红糖加工,去年以来,马岭村销售红糖0.75万公斤,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吴塘村销售红糖0.5万公斤,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据了解,该乡为解决传统红糖加工作坊规模小、加工地分散等问题,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红糖加工基地,改善了加工环境,规范了红糖加工流程,大大提高了红糖品质及制作效率。同时,该乡党委政府积极申报瑶圩古法红糖制作技艺为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力争把瑶圩红糖打造成瑶圩专属品牌。(见习记者 孔祥杰)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