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赣州南康区:茶乡蕉溪村 茶香诗韵美

发稿时间:2023-03-23 00:00:00 来源: 赣南日报

  蕉溪村客家采茶妹。

  游客正在体验采茶。

  蕉溪村茶场晨曦。

  大美蕉溪村。

  □温圣魏 李宛容 文/图

  大山脑自然保护区是江西省3A乡村旅游景点。位于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蕉溪村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

  蕉溪村绿之韵妩媚动人,这里群山环抱、山峦重叠、幽谷深邃、溪流清澈、绿意葱胧。整个林区东西走向,类似带状型,章江如练带蜿蜒而过。时下,春和景明,大山脑景区一幅幅山清水秀、诗意盎然的原始江南山水图扑面而来。清悠、典雅、空渺,给人心旷神怡的诗韵美……

  五年前,蕉溪村交通不便,产业不兴,是江西省“十三五”深度贫困村。2022年,聪明勤劳的蕉溪人民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在挂点单位——南康区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发展乡村绿色旅游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巩固脱贫和强村富民的“一号工程”来抓,突出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和“旅游+”为主题的绿色田园文章,把旅游与古驿道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水果蔬菜采摘、农家乐餐饮、亲子乐园、户外运动结合起来,建立了旅游驿站;开辟了乡村e邮电商服务网点,实行了“村游乐购+乐购村邮”的乡村一日游体验服务;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和光伏发电,先后建立葡萄基地、蔬菜基地、石蛙蜜峰和茶叶四大养种殖业基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蕉溪村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全村实行农村垃圾综合治理,建立了垃级回收积分兑换日用品的“垃圾银行”。如今,脱贫后的蕉溪村村容整洁、如诗如画。青山绿水与村民人居环境和谐共处、相得益彰。每年区内及邻县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来这里避暑疗养、旅游观光、徒步登山、骑车健身和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

  大山脑茶之韵清香四溢。站在大山脑山顶,俯视山夹两盆的蕉溪村,思古之情油然而生,浮石雄厚的文化底蕴和苏东坡先生虚怀若谷的胸襟再次显现。山巅形如天壶,山涧泉流飞下,烟雾渺渺。山下茶场如梯次第开,数百亩茶园满眼叠翠绣成堆,丛丛茶树吐新蕊,缕缕清香袭人来,婆娑起舞迎宾客。茶香似花香,茶香胜花香,此刻我仿佛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绿茶清香。从来佳茗似佳人,那茶香犹如诗人苏东坡先生的茶诗咏赋,《舟次浮石》诗吟仿佛从远古逶迤而来。相传这首诗是苏东坡先生来浮石专程拜访归隐于此的一位高僧时所作,高僧特地给他品尝了当地的一种极品好茶,名叫“蕉溪茶”,东坡先生即兴挥墨写下了千古名篇《舟次浮石》:“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九百多年前的茶诗篇就这样镌刻在浮石乡蕉溪村,至今仍然被世人津津乐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蕉溪人民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充分利用大山脑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大力发展绿茶基地,2022年产茶叶1万公斤,生产的“蕉溪剑绿”成为赣南的名茶之一,畅销全国。绿茶产业带动全村120人就业,带动20户贫困户家庭脱贫,脱贫户家庭仅茶产业劳务收入超过1万元。据公司董事长施德松介绍,现在公司还处在成长发展阶段,三年后,公司将把蕉溪茶发展成“公司+农户”的现代企业,扩展种茶规模,种植茶树预计500亩。目前,淳朴流香的“诗茶文化”已成了蕉溪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小茶树、大产业,是山上的希望,是绽放在蕉溪村青山绿水中的一朵奇葩。

  大山脑红之韵代代传承。站在大山脑山顶,蕉溪村的红色峥嵘岁月历历在目。1934年至1937年,陈毅元帅率领红军在赣粤边界开展了坚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坚持下来,用最劣等的武器与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看着大山脑莲花坞练兵场遗址,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战士们苦练杀敌本领、斗志昂扬的誓师出征情景。如今蕉溪村红色教育代代相传,蕉溪人民依托这一红色资源,建起了村道沿线的红色文化场景,塑造了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艺术墙和红军骑马铜像,构筑了红色精神家园,蕉溪村已成为后人“红色”旅游的好去处。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有力地壮大了集体经济,助推了乡村振兴。

  此刻我正站在大山脑山顶,众览群山万物,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的诗意。那绿浪涌动、那绿茶飘香、那古诗回荡,那脱贫村民的笑脸……就像一首首优美的诗,久久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