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南昌高新区探索“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新路径

发稿时间:2023-04-03 02:30:00 来源: 南昌日报

  “幸福村社”是什么样?在南昌高新区,不同社区都有着不同的回答——对龙江社区来说,幸福社区就是老年学堂的学有所乐;在未来城社区,幸福社区是邻里中心和睦友爱;在山湖村,幸福社区则是干部群众的遇事好商量……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坚持推动文明创建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市民参与热情、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文明城市、共享幸福生活。

  全域提质 幸福共享

  在艾湖村,不少居民纷纷赞叹老旧小区如今焕发新貌。曾经一到雨季就“污水横流”的地面,如今整洁平整;曾经随意停靠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现在有了归属,整齐停靠在泊位内。之前出店经营、通道堆物、电动车无序停放等问题也有了新变化。

  把文明幸福装进“菜篮子”、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子”、为乡村移风易俗“建册子”、给车辆停放“加位子”……今年以来,南昌高新区狠抓交通秩序整治、市容环境提升、社区文明创建、村镇面貌改善、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等,不断完善重点领域文明创建工作。

  南昌高新区组织全区村(社)干部、志愿者开展小广告专项清理行动;区行政执法大队对火炬三路、创新一路、紫阳大道等主次干道部分不符合设置规定、设施老旧广告牌开展集中整治。同时,南昌高新区还组织专人在学校、社区、项目工地开展文明创建督查,保证学校周边环境、周边道路及周边公益广告完好,对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宣传广告、喷淋设施等进行地毯式排查,有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

  用好机制 惠民为民

  在昌东镇山湖村,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相继建成,功能不断完善;村内弯弯曲曲的道路,现在安上了减速带和反光镜;下水道清理、公共厕所建设等项目正有序推进……在开展“善治小区(村)”创建活动中,山湖村充分利用“村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组织55名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将村内交通、便民服务等各项问题进行收集并分门别类做好记录,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协调。“‘善治小区(村)’创建活动开展之后,只要有问题,相关部门就一起协商,不用多个部门跑,一次解决多个问题,效率提升了很多。”山湖村党委书记胡国根说。

  自开展“善治小区(村)”创建活动以来,南昌高新区根据职能部门各自职责定位,梳理制定8大类230项“善治小区(村)”创建部门和镇处的权责清单,通过运用清单管理,对照清单精准放权,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科学放权、精准赋能,确保下放的权限,村社区能接得住、用得好、见实效。通过“村社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全区共收到各类“吹哨”问题42528个,部门“报到”解决问题42387个。

  全民参与 共建共治

  近年来,南昌高新区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水平显著提升,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1400余名。“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在高新区蔚然成风。

  一个个活跃的“红马甲”,也成为南昌高新区文明创建过程中靓丽的风景线。

  在龙江社区,由87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着健康体检、爱心义剪、红色观影、暑期托管等多项免费便民服务;在观澜社区,志愿者们自发融入到防养老诈骗宣传、楼道大清理、广告大整治等文明创建工作中;在玫瑰城社区,志愿者自发制作了一个“志愿服务小程序”,居民可通过平台“点单”,享受“上门服务”,真正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南昌高新区的各个社区纷纷成立志愿服务队,广泛发动群众化身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群众幸福感。

  家住玫瑰城社区的李承斌今年75岁,退休后不久,他便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为小区居民义务讲授书法课程。李承斌说:“参与志愿活动,让我很高兴。大家住在一个小区里,就应该互帮互助。”

  除了志愿服务,居民们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无论是安装梯控、新建电动车棚、消防通道整治等共性问题,还是外墙脱落维修、小区路面整改、安装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等问题,都能通过业主、物业、社区共同参与的“联席议事会”得到妥善解决,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完善。

  如今,文明创建已成为南昌高新区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日常。而这样平凡的日常,正是南昌高新区推进社会治理、探索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注脚。(周金宇 全媒体记者 黎姿)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