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长沟通的时候要措辞和礼貌,及时出具相关证明,以防家长误会……”2023年7月25日,在“情暖童心”系列志愿助学活动构建的“云上广场”元宇宙的虚拟空间中,志愿者们站在大屏幕前,仔细聆听着培训会。在此过程中,大家积极开麦交流,不时舞动手臂和行走,与身边的志愿者们互动,并讨论着在“云上广场”元宇宙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小朋友。
从7月18日至8月21日,在持续1个多月的活动里,由共青团大庆市委、大庆市民政局、共青团齐齐哈尔市委联合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大连财经学院商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共青团大连财经学院委员会、共青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等20余高校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情暖童心·云上同行”系列志愿助学活动暨云朵计划主题活动有序开展,活动589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元宇宙虚拟现实世界里,帮扶了来自黑龙江大庆、齐齐哈尔,青海西宁等地的526名留守儿童。
“我们在空间里设置教学、会议、表演、展示等38种活动的常见互动场景,为小朋友和志愿者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的崔博识、孙雨亭是活动的志愿者,同时也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子,他们用所学和技术支持一起搭建起这个空间,整合全球38个数字博物馆的观展渠道、承载2600余节教学课程。
“云朵老师”:共同肩负责任
在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被小朋友热情地称为“云朵老师”,他们以引导和陪伴为己任,为留守儿童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连接心灵与知识的世界。
2023年7月20日,云朵计划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云朵老师”首次与小朋友见面环节
“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小朋友的数学成绩不理想,但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小朋友无人倾诉,只能自己独自难过。”来自吉林大学的志愿者张艺晓在对小朋友李铭阳进行建档立卡的过程中了解到,四年级的小阳平时只有奶奶陪伴,不愿意与人说话,性格比较胆怯。
张艺晓设计了为期14天的提高课程,带领小朋友“勤学苦练”,从题型和公式学习,到解题思路的讲解,再到错题的复盘,为小朋友夯实根基。每天,她都会和小阳联系7个小时以上,给小朋友分享生活趣事,教授小朋友朗诵、舞蹈等课程,有一点进步就会不断鼓励她。在最后的1天课程结束后,她们一起重新进行答卷,小朋友的分数从原先的35分,提高到98分,性格也变得开朗。
“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孩子们的需求,同时也学会了怎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 张艺晓表示,每次与留守儿童的互动都是一次启发和反思的机会。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简单地给出答案,还要耐心引导孩子们思考和探索。这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启发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2023年8月7日,吉林大学志愿者张艺晓为小朋友李铭阳上数学课
在“云朵老师”的引领下,小朋友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困惑。五年级的小朋友崔明是来自青海西宁牧区的留守儿童,在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志愿者施坤建档立卡的过程中,发现小明跟着舅舅生活,舅舅也每天很晚才下班回家。因为没人陪伴,小朋友沉迷手机游戏,养成了不良的作息习惯。
施坤为此与小明订立了一份特殊的“协议”。这份协议里,施坤根据小明的爱好,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将洗漱、读书、个人卫生、跑步、唱歌、篮球、写作业等日程按照计划进行设计,保证每天落实,他们一起确定了每日最晚的休息时间和起床时间,经过18天的时间,小朋友从被志愿者叫醒、被督促完成每日计划转变为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完成计划,也不再沉迷手机游戏。
2023年8月2日,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施坤与小朋友崔明制定时间计划表聊天截图
“我们不仅要在学业上助力,更要引领他们坚守道德、扛起使命。”来自大连财经学院的志愿者张健安的爷爷是一位老红军,志愿者通过语音通话的方式,让爷爷与王琨泽讲述了在战场杀敌的革命故事,仿佛穿越时光,深入到了革命岁月。爷爷的故事勾勒出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勇气、毅力和坚持的精神在小泽的心中深深埋下了种子。
“我长大之后,也要去当兵,保家卫国!”小泽充满憧憬地表示。他在老红军和张健安的叙述下,从小就埋下了保家卫国的志向。志愿者们不仅在学业上给予他帮助,更在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引导和启发。张健安还与小朋友一起探访井冈山数字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小泽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来之不易。
2023年8月13日,大连财经学院志愿者张健安为小朋友王琨泽讲解红色教育课程
“成为孩子们的‘云朵老师’,我感到非常自豪。” 张健安充满自信地说道。在他眼中,这份自豪不仅来自于对孩子们学业和成长的帮助,更来自于陪伴的意义。通过他的付出,留守儿童们不再孤单,而志愿者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云上广场”:融汇互动之境
“云上广场”场景展示图
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来袭。来自大连财经学院的志愿者张腾元从小在山区长大,深知自然灾害的危险,于是他协同技术人员,在“云上广场”里为小朋友们重现了洪水来临时的紧急状况,包括应急疏散、临时避难所的设置等。来自大连财经学院的志愿者薛雅宁与张腾元一起,带领小朋友深入了解如何判断洪水风险、采取紧急逃生措施,并且通过虚拟实践让小朋友们更加熟悉正确的操作。
2023年8月11日,大连财经学院志愿者张腾元、薛雅宁为小朋友们上公开课截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和小朋友们不断地交流和学习。志愿者帮助小朋友们和家庭制定了居家防汛的详细计划,包括备足救生用具、熟悉逃生路线等。小朋友们在“云上广场”中学到了实用的防汛减灾技能,一位小朋友的家长感慨地说:“云上广场让我孩子能够切身体验灾害的情景,也让我明白了预防和应对的重要性。谢谢志愿者,让我和孩子有了更多应对灾害的信心。”
2023年8月7日,志愿者们用“云上广场”为小朋友们模拟洪水应急场景
在“云上广场”,大家共同将植物的生长寓意映射为友情的滋长,用爱和关怀浇灌出美好的未来。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吴秋逸是农科学子,她热爱植物。而刘娅婷则是来自大庆的一名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她一直生活在爷爷身边。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云上广场”中,她们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姐姐,你看照片里的花,好美呀!”2023年8月3日,吴秋逸收到来自小朋友发来的微信,一张照片满是向日葵的花海映入眼帘。“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向日葵花海!”吴秋逸决定带领小朋友一起在“云上广场”的花坛处,一同培育一片向日葵花海。吴秋逸希望在“云上广场”里,通过和小朋友共同的努力,见证快速地生长和友情的绽放。
2023年8月3日,小婷小朋友给吉林农业大学志愿者吴秋逸发来的向日葵花海照片
8月6日的早上8点,吴秋逸和小婷一同来到“云上广场”的花坛场景,开始了培育向日葵的旅程。在“云上广场”里,植物被设置成短生周期,仅需约10天左右就能见到结果。吴秋逸模拟现实世界的流程,耐心地为小婷讲解如何播种、浇水和施肥。事后的10多天里,小婷每天都来到虚拟花园中,用心呵护着向日葵。在现实世界中,小婷也开始在家里照顾家中的花草,展现出成熟和责任感。
在短短的十天里,向日葵已经长得高高的,开出了金黄色的花朵。小婷开心地告诉吴秋逸:“姐姐看,向日葵开花了!它好漂亮!”吴秋逸也笑着说:“是呀,小婷,就像我们的努力一样,终于迎来了美好的结果。”她们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关心,见证了快速生长植物的成长过程,也深化了彼此之间的友情。
2023年8月13日,吉林农业大学志愿者吴秋逸与小朋友小婷一起种植的向日葵花海
一片片向日葵花海将这个虚拟世界化作了一片充满阳光的海洋。小小的向日葵不仅见证了吴秋逸和小婷的共同努力,也见证了她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在“云上广场”,大学生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一同培育植物,不仅传递了关爱和友情,还教会了他们耐心和责任。
在“云上广场”的角落里,绘画工坊引人注目。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志愿者吴霞带领来自大庆乡村、已经上六年级的小朋友刘晓芽共同用彩色画笔编织出一段美妙的合作。踏入虚拟绘画工坊,吴霞和小芽被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环绕。绘画工坊内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张空白画布,等待小朋友和志愿者们共同绘制。
2023年8月11日,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吴霞和小朋友小芽一起走进绘画工坊
温暖的阳光透过虚拟窗户洒进来,营造出舒适而专注的氛围。吴霞和小芽都兴奋地拿起了虚拟绘画工具。吴霞用手中的控制器轻轻挥动,画笔就在虚拟空间中跃动起舞。她以熟练的动作绘制出一片翠绿的田野,每一笔都精准有力。而小芽则手握画笔,小心翼翼地在画布上涂抹,她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色彩绚丽夺目。
“看,我的稻田好像可以飘起微风!”吴霞激动地说道,她的话刚落,虚拟的田野果然泛起了微微的涟漪。小芽欣喜地拍了拍手,她的彩蝶仿佛也因此振动了一下翅膀。两人的笑声在虚拟绘画工坊中回荡,似乎画作们也在欢快地跳跃。
2023年8月13日,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吴霞和小朋友小芽一起感受风吹稻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霞和小芽一同创作出一幅幅惊艳的画作。她们一边沉浸在绘画的乐趣中,一边相互交流着创意和技巧。每一次的绘画都是一次探索,一次共同的冒险,更是两颗心灵在“云上广场”中交融的见证。事后,吴霞将共同的绘画作品打印出来,邮寄给了小朋友。拿到画作的小朋友在视频中欢呼雀跃,还将画作发到了班级群里,成了同学中的“小画家”。
2023年8月15日,小朋友小芽给哈尔滨商业大学志愿者吴霞视频展示画作
在“云上广场”中,每一位志愿者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点亮留守儿童的未来之路。张海涛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交通规划和交通安全有着深厚的知识。小朋友赵赫龙则是来自青海西宁的留守儿童,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交通警察。在“云上广场”的虚拟交通中心,志愿者张海涛带领小朋友模拟指挥交通。
“现在是绿灯,请尽快通过。”小朋友小龙在十字路口发言,控制自己转身,并按照提示进行动作。在虚拟城市交通场景中,张海涛为小龙展示了城市道路规划、信号灯的设置,以及行人、车辆如何协调共享道路资源。通过交通规则小测验,小朋友开始模拟行车和行人的场景,学习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小朋友与虚拟城市中的交通情景互动,不断检验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2023年8月9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张海涛带领小朋友小龙在智慧模拟中心指挥交通
几周后,张海涛和小龙的互动收获显著。小朋友小龙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逐渐对交通管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掌握了许多有关交通管理的基本技能。他对志愿者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哥哥一样,为城市的交通安全出一份力!”
“踏云之旅”:擎画未来梦想
“线上帮扶怎么才能增强互动体验?如何让小朋友更加真切感受到陪伴?怎么才能更真实地在线上教学?……”2023年7月的一次活动筹备会议上,组委会成员面对网络志愿助学发现的问题,探索和寻找解决办法。在讨论了10多种方式之后,他们决定尝试搭建元宇宙虚拟空间,让志愿者和孩子们在虚拟空间中能够面对面、手拉手。
2023年7月,组委会召开活动筹备会议,图为出席会议的组委会部分成员
要考虑小朋友的设备支持、要考虑系统兼容、要考虑显示画质……通过一系列商讨,组织委员会融合来自各高校志愿者的专业领域,吸纳专家顾问团队意见,邀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设计团队绘制画面,通过氢创(黑龙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一个以“云上广场”为名的元宇宙虚拟空间被初步搭建出来,小朋友和志愿者成为“内测用户”。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的志愿者、组委会主席崔博识曾就职于网易,也有多家媒体实习经历,互联网和媒体经验丰富,他成了这个“云上广场”的“产品经理”。
“云上广场”元宇宙虚拟空间展示图
“可以建立个绘画工作室,满足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绘画的需求;可以建立植物园,缩短植物生长周期,让小朋友体会种植的快乐;可以设置飞船,让小朋友观看星空和宇宙变化……”在“云上广场”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中,执行委员会主席孙雨亭成了“需求分析师”,她不断根据活动的现实情况,提出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具象化的陪伴和教学互动形式,满足小朋友的需求。
在“云上广场”中,志愿者和小朋友的沟通场景,频次、视频和语音时长,包括陪伴和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被查阅。来自吉林大学的组委会主席徐子博有多次支教和家教经验,他觉得这种透明清晰的方式极大促进了志愿者帮扶小朋友的质效提升,也让网络志愿助学不再“水”。
截止到2023年8月20日,“云上广场”后台数据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和小朋友的陪伴教学不结束,联络次数不减少”。来自辽宁的组委会主席、大连财经学院商学院校友会秘书长赵佳璇介绍,随着志愿者和帮扶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活动沉淀出7个数据库,即留守儿童数据库、志愿者数据库、专家顾问数据库、支持资源数据库、问题案例数据库、虚拟空间模型库、教学互动形式库。活动方按照季度回访志愿者和小朋友的教学陪伴情况,根据需求重新匹配志愿者,迭代更新数据库内容。
活动将传统的线上陪伴使用元宇宙手段具象化,构建多种场景满足教学需求,设置多种功能区域供志愿者和小朋友互动,可以给小朋友们演示蔬菜种植、陪小朋友们做游戏、给小朋友们展示飞机模型等等,活动将以往的线上陪伴转变为“线下”陪同,用虚拟形象代替以往的头像图片,使得志愿者与小朋友的每一次陪伴变得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现实,陪伴的质量和效果较以往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2023年7月活动海报(已过报名期)
在活动开展的5年里,沉淀了素质美育、体育劳动、文化普及、手工制作、健康卫生、红色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课程2600余节。吸引来自全国160余所高校的33000余名青年学子报名,累计5200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帮扶各地留守儿童4700余名,进展时间达830余天,志愿者累计服务总时长达95万余小时。
近年来,活动多次被人民网、央广网、中国青年网、人民资讯、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国社会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公益时报、慈善公益报、中国共青团网、中华儿女杂志、农村青年杂志、黑龙江日报、生活报,民政部、学校共青团、创青春、中华全国学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希望工程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百余平台报道,累计阅读量累计超1.1亿次。
活动累计涌现出获得“中国好人”“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60余位获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的优秀个人,成员被推选为浙江省青联委员、杭州市青联委员等,组委会成员还曾被共青团中央邀请参与交流和分享经验。
(为保护儿童隐私,文中提到的留守儿童姓名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