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石城县:村集体经济“领跑”致富路

发稿时间:2023-09-29 22:01:00 来源: 赣南日报

  大由村党群服务中心。温京燕 摄

  □特约记者温京燕 通讯员曾艳

  八九月的江西省石城县大由村丰腴而美丽,金色外衣点染青翠大地,白色的果实如膏似乳,滋养着大由村的人们。稻田里、莲田旁、蔬菜大棚下,下村干部、村民们的身影忙忙碌碌,伴随着金色稻田收割机的轰鸣声,欢快地唱着喜悦的丰收之歌。

  2020年,大由村集体经济收入约40万元,2022年突破了100万元,截至目前村集体收入已达120余万元。短短3年时间,大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加速,由贫到富实现蜕变。

  A

  强化党建引领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2021年大由村换届时加入3名年轻干部,成员结构更加优化完善。

  “年轻干部有活力有技术,老干部有经验乡情浓,‘老+新’组合才能练好党建引领基本功。”大由村挂村领导曾甲良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2021年6月,大由乡政府将曾甲良派驻到大由村,助力大由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曾甲良有经验、点子多、干劲足,他曾带领石城县龙岗乡新南村利用撂荒农田打造白莲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各类休闲旅游胜地,让新南村由一个没人想去的村变成了当地的“网红村”。

  曾甲良到村第一件事就是优化组织结构。老干部经验足,但也有学习能力不足等缺点,年轻干部的加入能为村委工作增添活力,提供创力。同时,曾甲良通过“开会经常教育、生活时常关心”等多种方式关注干部们的思想动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聚焦干部能力发展,开设农机培训、无人机驾驶考证指导、农业耕作能力培训等“新课堂”,带领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舆情,增加实践经验,建立了一支作风优良、能力过硬的组织队伍。

  B

  盘活闲置资源 托起产业发展两翼

  大由村村民范流根之前有3亩偏远的山地农田,农田附近没有水源,山路不通,耕作困难,每年收成不稳定。后来,考虑到成本问题,范流根逐渐放弃了这三亩田,久而久之,它们便成了无人问津的荒田。

  2021年,大由村新成立的领导班子在走村入户听民情、解民意时了解到,像范流根这样情况的农户一共有200多户。于是大由村村委就大由村闲置耕地问题展开深入调研,通过入户采访、电话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发现当时大由村还有大片闲置农田。

  结合县里持续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大由村主动与村民协商流转闲置耕地1100亩,同时申请将流转耕地整治为高标准农田,为推进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流转出去后,范流根再也不用操心怎么处理荒田,每年还能获得流转租金900多元,稻谷200斤。“每年看着田里的草长得比人高,我是既心痛又无能为力,这一次解决了困扰我们十多年的问题,还有额外租金收入,我也心满意足了。”范流根说。

  观隅反三,大由村又对本村集体资产进行彻底清查,最终重新管理水库两座、厂房两个,收回厂房、大棚流转租金累计三十多万,为产业发展扫清了前置障碍。

  C

  拓展增收渠道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早上8点左右,刚从家里忙完的李成仁来到大由村探串食品加工厂,穿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仔细检查生产线上的设备和工具状况。在员工来之前,他还要检查整个工厂的卫生情况,保证食品新鲜安全。

  李成仁是探串食品加工厂的管理员,在这之前,他就在家里种种地,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收入不多。直到2021年9月,大由村向外引进探串食品加工厂,需要工人100名,李成仁积极报名,顺利应聘上管理员的职位。如今他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收入有4000多元。

  大由村和探串食品加工厂一次性签订了15年合同,租金2万元/年,每5年还可获得额外提成。

  除此之外,大由村利用流转耕地种植粮食570亩、白莲近150亩、大棚蔬菜300多亩。为降低生产成本,大由村购进犁田栽种机器,聘请短期工,鼓励干部撸起袖子亲自干,利用高标准良田集中连片优势进行机械化种植,降低种植成本70%。今年,大由村一季稻种植收入约10万元,二季稻丰收指日可待。截至8月份,大由村白莲收入5万元,加上9月份白莲收入预计达10万元,大棚蔬菜分红约27万元。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大由村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完善乡村方面,新增大型电排6座、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助学30人、修缮公共基础设施、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村民、开办孝老食堂等等,村民享受着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