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胜势——“绿水青山无价宝 四年试点看蜕变”媒体行活动侧记

发稿时间:2023-10-09 21:30:00 来源: 抚州日报

  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胜势

  ——“绿水青山无价宝 四年试点看蜕变”媒体行活动侧记

  见习记者  徐骏薇

  “抚州以文化为引领、生态为底色,积极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胜势的道路。”近日,省市媒体记者深入临川、崇仁、宜黄、乐安调研采访,对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四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发出由衷的赞叹。记者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全面感受生态和文化的魅力,深度体验好山好水好产品,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其中的精彩,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抚州故事。

  品尝果蔬味道

  “这里的番石榴很甜,龙虾肥美好吃,让人根本停不下来!”参观临川区罗针镇昌抚态何源田园综合体后,来自南昌的记者贺楠雨不禁赞扬道。据了解,经过转化利用,昌抚态何源田园综合体已然成型,正成为一个以农业产业为基础,集康养、娱乐、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身的资源集合体,为罗针镇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得知带动周边不少村民增收后,记者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的‘小小生态园,大大富民路’。”

  “我们生态园里各式各样的蔬菜都有,丝瓜新鲜上市,销售火爆;辣椒、冬瓜、草莓等丰富市民‘菜篮子’。”听了崇仁力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记者们无不惊叹这里可真是个“百宝园”,四季瓜果飘香。

  科技赋能,让力源农业公司科技味十足。在蔬菜基地,看到偌大的基地只有几个工人忙活,记者们一脸不解。随即,基地负责人轻点手机屏幕,打开水肥一体机设备电源开关,滴灌、喷灌设备便开始运转起来。

  在我市,像力源农业公司一样的智慧产业园还有很多,走进宜黄樱乐源科技产业园内,一排排的樱桃树向阳而生,果树旁的灌溉系统正在完成施肥浇水的“指令”。记者们看到,果树旁的灌溉系统已实现智能化操作,通过插在土壤里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的湿度与温度,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来决定是否为果树施肥浇水。

  据介绍,基地打造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可实时获取棚内光照、温度、湿度等信息,对果蔬进行精准管护,还依托传感器、水肥一体化及物联网系统等智能化装备,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大大减少人力和水肥等成本,实现绿色无污染种植。

  见证绿色发展

  蒸煮、冷却、弹衣、整形、入罐、杀菌、封罐……在乐安县登仙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记者们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有序地在流水线上忙碌着,将一颗颗新鲜的竹笋制成优质清水竹笋罐头。

  “把每一根毛竹‘吃干榨净’,让毛竹增值生金,这是乐安县登仙桥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生态转化之功。”在该公司,记者们参观了竹笋民俗文化馆,详细了解乐安竹笋加工工艺、发展历程及所蕴藏的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

  为推进乐安竹笋产业化发展,乐安县始终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来发展竹笋加工产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竹笋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强村富民。

  “哇!这就是山里面长出来的灵芝啊,从来没见过黑灵芝。”记者们走进崇仁县罗山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不约而同地对灵芝生长及制作的流程产生好奇,他们边看边问,一路参观记录。近年来,该公司充分利用好山好水资源,大力种植土灵芝,实现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公司共建野生黑灵芝基地8.6万余亩,全产业链产值高达7.3亿元,带动3500余农户增收致富。

  感受传统文化

  在临汝书院广场,映入眼帘的古色古香的楼阁、巍峨峻拔的孔子石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记者们静静聆听讲解员对临汝书院历史文化及坐落布局的介绍。

  “临汝书院作为临川文脉的重要载体,历经千年而书声依旧,回望沧桑烟雨,弦歌不辍的背后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临川文脉的传承赓续。”参观书院后,记者们感慨万分。

  走在乐安流坑古村,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古朴、典雅、幽静的画面,没有城市的喧闹浮躁,一切在自然中飘逸。“流坑村落主体基本保存了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规整的格局,现存各类明清建筑遗址260余处,以‘七竖一横’的大巷道为框架,并与众多小巷相互连通。”导游的声音在古村里传得越来越远。

  记者袁宏斌称赞道:“我对流坑古村印象蛮好,古香古色。每次来流坑,对我来说都是值得留念的。”与半年前相比,袁宏斌觉得这里变化更加明显。“之前村里边边角角都在修整,现在的变化很大,也很有韵味,同时也保留流坑原来的面貌和古村的那份淳朴”。他表示,会推荐外地朋友来流坑感受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两天的行程,记者们收获满满,纷纷表示将充分运用各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抚州的文化和生态,让更多人了解抚州、关注抚州、爱上抚州,为抚州生态文明建设加油鼓劲。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