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千年欧潭绽芳华 魅力“经开”续荣光

发稿时间:2023-11-07 23:08:00 来源: 赣南日报

  上千辆“经开造”新能源汽车一字排开,整装待发,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数百名党员干部往来奔波“拓市场、跑订单”,帮助企业拓展销售、抢占份额;百余个项目落户园区,签约资金超千亿元……2023年,经过10个多月的奋战,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交上一份漂亮答卷,让欧潭这个曾经日泊千舟、商贾如云的江南码头,历经千年沧桑后,绽放出新的光彩。

  有着章江入城“第一湾”之称的欧潭,自筑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在发展过程中一度沉寂。近几十年来,赣州经开区上下坚持传承和弘扬客家人吃苦耐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引领赣州经开区从一个偏僻荒芜的小山村,逐步发展成产业兴旺、社会和谐、居民幸福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赣州经开区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顺利挺进全国第31位、全省第1位。

  强“链主”,引链群,喜看稻菽千重浪

  冲焊车间火星迸发,涂装车间开足马力——眼下正是抢抓生产的黄金季,落户赣州经开区的凯马汽车赣州分公司正抢抓时机、倒排工期,日均生产组装120辆新能源汽车,全力赶制3000余辆订单车辆,其中含300辆海外订单。

  凯马汽车是2016年落户赣州经开区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近年来,该公司始终致力于商用汽车的设计、制造、销售,规划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及微型、轻型载货汽车,得到了赣州经开区领导干部的全力扶持。2022年,该公司完成产销各类车辆23515辆,同比增长59.51%;2023年1月至10月,该公司累计生产车辆22163辆,销售21410辆,同比增长27.7%。今年,在赣州经开区的帮助扶持下,该公司正式开展本地出口业务,迈出“经开造”整车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坚实一步。

  与凯马汽车的热火朝天相映衬,落户赣州经开区的孚能科技同样实现出货量大幅攀升,在国内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第5,动力电池出口量排名第2。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规模已接近2022年全年营收数据,同比继续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吉利(赣州)42GW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已全面建成并投产,目前已成功签约路特斯汽车等客户。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赣州经开区坚持强“链主”、引链群,在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支持同兴达科技、立德电子、宝明显示等“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同兴达科技深化与华为的配套合作;立德电子订单充足,产量提升20%;宝明显示产销两旺,同比增长70%。在今年7月省工信厅公布的2022年度省级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暨星级产业集群评定结果中,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获评五星级产业集群。

  同时,依托产业集群,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强化平台支撑。至此,赣州经开区312个工业项目中,研创电子、时代高科等48个项目竣工投产;孚能科技30GWh、大田精密二期等65个项目顺利开工;劲诚永磁等199个项目加快推进。大力实施总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的工业标准厂房“梧桐树”计划,目前华昌科技园、涌泉科技园、秋葵科技园等21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促创新,增动能,只争朝夕敢为先

  金信诺电缆、好朋友科技、冠英智能、钜磁科技等4家企业成功获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市第一;朗顺科技、蓝芯存储、康达新能源等56家企业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市第一……今年以来,赣州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捷报频传、硕果累累,这是秉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全力促创新、增动能带来的喜人成果。

  如今的赣州经开区,科技创新热火朝天,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处处迸发着创新创造带来的生机活力。

  今年以来,赣州经开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185件,占全市新增发明专利总量四分之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67件,分别为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2.1倍、5.71倍、6.45倍,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西克节能、锐亿智能成功申报2023年江西省大数据示范企业,银盛电子申报的银盛电子智慧城市大数据建设项目,入围2023年江西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华京稀土成功申报2023年“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获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83家,总数达856家。

  赣州江钨新材专利获评第五届江西省专利奖,荣获省政府通报表彰,实现赣州经开区获奖企业“零”的突破;澳克泰工具获省政府2022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入围2023年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孚能科技入围2023年度省科技厅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赣州赛可韦尔科技、赣州瑞富特科技等13个企业项目入库2023年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为促进科技创新,着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赣州经开区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区引进或培育各领域高层次人才935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2800余名。

  赣州经开区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聚焦全市工业主战场定位和“2+N”产业发展体系,加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力度,全力扶持人才项目发展壮大,不断提高人才项目与赣州经开区产业发展契合度,众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形成了“人才紧跟产业走,产业依靠人才兴”的良性循环。

  优环境,强服务,风雨兼程拓市场

  近日,在赣州经开区召开的“拓市场、跑订单”供需对接会暨集中签约仪式上,24家企业现场签订供需合同,签约金额达12.3亿元。这是赣州经开区领导干部全力助企拓市场、跑订单带来的喜人成果。

  为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赣州经开区举全辖区之力,集中开展“拓市场、跑订单”助企活动。今年以来,围绕辖区内企业、目标客户、行业龙头、外贸订单、国际市场等5个维度层层挖潜,共开展了拓市场对接活动541次,促成意向订单32.6亿元。赣州经开区领导还先后带队赴日本、欧洲等地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出海,推动凯马汽车进军南美洲市场。

  “风里雨里都在等你”,对于赣州经开区来说,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打造企业家港湾营商品牌的一种承诺。近年来,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经验做法,赣州经开区坚持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从助企帮扶、市场开拓、服务提质、惠企增效、监督护航等方面发力,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为提升服务质量,赣州经开区派驻395名首席服务员挂点帮扶645家企业。坚持每月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困难。1月至9月,通过干部挂点、企业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共收集企业问题或需求912个,已办结905个,办结率99.23%。

  继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范畴,形成“一扇门进入、一窗式受理、一条龙服务”的集成化服务模式,从“坐等审批”转为“主动对接”,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大力推广“一照通办”亮证平台;完善内外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服务一体化办理流程,争取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零见面”审批;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智慧政务+税务”试点改革。打造跨业务、跨系统的“云办税”服务平台,推行“云上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线上出件”服务模式。平台试运行以来,办税窗口日均服务人次13.24人,同比减少60.2%,全年预计减少入厅10万人次。

  解难题,惠民生,党建引领建新功

  “赣州经开区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每年回到这里都有不同的感觉,确实变化很大。今年,我也很希望能有机会为家乡发展出一分力,希望能够有机会在这里投资兴业。”前不久,佛山市汉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江锋动情地说。

  今年以来,赣州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5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调研和整改,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系列惠企惠民政策有效实施。

  优质教育持续扩充。今年秋季,10所学校(幼儿园)顺利建成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学位8910个、幼儿园园位1200个、托位120个。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教育部发布的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系全省唯一。

  健康欧潭加速推进。赣州经开区第三人民医院(新能源科技城医院)完成主体建设,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步达成合作办医意向。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0张家庭养老床位全部建成。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赣州经开区文体中心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汉字文化园首批场馆招商工作加快推进。成功举办“唱响欧潭”青年歌手大赛,开展第九届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文体活动200余场次。

  赣州经开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今年前三季度,全区有33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21个村收入超30万元,15个村收入超50万元;高标准打造嘉福尚江府“嘉邻·红色之家”、中海左岸岚庭、保利嘉福心语3个市级“红色物业”示范点。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赣州经开区共外出招商55批次,对接企业、商协会343家,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利用中秋国庆假期开展“三请三回”恳谈会;举办“成功不忘桑梓地,投资欧潭正当时”乡贤座谈会,组织130余名各行各业乡贤叙乡情、话桑梓,推动广大乡贤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站上新的起点,蓬勃发展的赣州经开区,将在新时代续写新的荣光。(特约记者潘萍 通讯员陈志诚)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