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温暖的BaoBao|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校园|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雪域高原上有一种热烈的青春

发稿时间:2023-12-13 14:3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李思莹和学生们自拍合影。受访者供图

  米林市志愿者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黄浩基/摄

  江达县团员参加“追寻革命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活动。李祥/摄

  周妮(右一)和当地孩子们在狮泉河畔。受访者供图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在新时期,如何不断巩固各族各界青年紧跟党走、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中华文明涵育青少年,引导各民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西藏的实践值得深度观察、长期关注。此次“中国式现代化——青春‘记’行”集体采访中,本报派出记者前往雪域高原,与这里的年轻人交朋友谈思想,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学习,记录他们的付出、努力和希望。

  ——————————

  11月6日,徐燕梅拿到了人生第一枚、也是她认为最重要的一枚“勋章”——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留藏工作纪念章。她到西藏工作已近10年。

  截止到12月11日,这款纪念章共发出去864枚,代表着至少有864名大学生通过西部计划留在雪域高原并超过5年。随着纪念章陆续发放至西藏7个地市,这一数字还将大幅增加——留藏志愿者中超过70%的人在市、县、乡三级。

  这项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已满20岁。“服务西藏”是其中的七大专项之一。

  据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统计,20年来,共有12877名志愿者来藏服务。近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留藏率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志愿服务西藏行列,就像纪念章上刻的12个字:服务西藏、扎根西藏、建设西藏。

  徐燕梅最早是被西藏的蓝天白云吸引的。2014年8月,她从四川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到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现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下属的一家事业单位服务,随后被“借”到林业厅政工人事处工作。

  “当时干工作就按照正式员工对待的,没有因为是志愿者而有什么区别。”徐燕梅说,服务满2年,可以参加自治区针对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举行的留藏考试。2016年,她顺利通过考试。

  “近年通过留藏考试留在技术岗位的人才更多一些,他们为西藏的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徐燕梅说,每年都有5至10名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在西藏林业和草原局服务。

  在从事人事工作的徐燕梅看来,近些年的志愿者与“西部计划老人”都拥有共同的品质——吃苦耐劳、踏实勤奋,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更多才多艺,“有新思想、新思路,也敢表达”。

  团西藏区委权益志工部负责自治区西部计划项目管理。该部门负责人去年调研时,多个当地市县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明确提出“要人”。

  “经过两三年志愿服务,许多孩子与当地融合得很好了。”团西藏区委权益志工部副部长金美南杰喜欢将西部计划志愿者称为“孩子”。在他看来,这些孩子们给西藏干部群众留下“接地气、肯俯下身子干事”的好印象,很多地方把西部计划定位为人才引进项目。

  2021年7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调研时要求,西藏自治区要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当年8月,西部计划西藏项目办公室在专项内实施“强边”子项目,选拔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组织纪律较强、身心健康、具有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边境县的服务岗位。3年来,已选派62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藏的全部21个边境县。

  来自广东省肇庆市的石鹏耀是其中的一员。2021年8月,他作为第一批“强边”专项志愿者,到米林县(现米林市)服务。

  “祖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石鹏耀最初只是因为大学毕业前一直未出过省,想到遥远的地方去见识一番,就从祖国的东南沿海跑到了大西南。

  在石鹏耀眼里,当地的人比米林市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迦巴瓦峰更纯粹、更美好。西藏地广人稀,乡镇之间、村庄之间隔得远,他们下乡工作,在路边招招手就能搭上本地人的顺风车。

  米林市琼林村有座当地珞巴族人民自发保家卫国的“红色小牧屋”。“边境有强大的解放军保护,作为志愿者服务好当地发展,就是对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最大的贡献。”石鹏耀说。

  今年,他续签了协议,打算继续服务一年再参加留藏考试。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原本反对,但看他态度很坚决,也不再提反对意见。留在西藏发展,是他给自己的规划。

  今年7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共青团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动员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的决定》,号召组织动员青年积极投身卫国戍边,在“西部计划”、共青团对口援藏援疆等活动项目中,拓展和强化卫国戍边工作内涵,动员引领更多青年投身边境地区建设、维护海洋权益,切实展现强边固防的青春担当。

  金美南杰说,边境县缺少医学、教育、计算机等方面的志愿者,“强边”专项的大学生志愿者把所学的知识带了过去,一些紧缺的专业人才得到了补充。

  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周妮正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人民医院服务。她是2021年第一批“强边”专项志愿者中的一员。

  刚到的头一年,她协助援藏医疗团队为当地儿童筛查先心病,总共筛查263人,确诊并完成手术7人。

  在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的噶尔县待了两年,皮肤变黑了,脸颊还有一点“高原红”,在饭馆“喝着甜茶、吃着藏面”,周妮常被当成本地人。

  噶尔县有一条陕西路,是陕西省援建的,还有北京路、河北路……每次看到这些以省份命名的大道,周妮就会感叹“中国人的团结”、感激“上一辈人的努力”。

  周妮喜欢站在噶尔县的高处眺望冈底斯山脉,以前地理课本上的地名,真正进入到视野后,内心涌现出的是“层峦叠嶂,宏伟壮阔”。她准备考到海拔更高的西藏那曲市聂荣县。

  “那里需要医疗岗人员。”周妮说,目前她在行政岗服务,未来还是想做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她学的中医与藏医有相通之处。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那曲有直达周妮老家陕西咸阳的火车。她是独生女,父母因年事已高不能上青藏高原。“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她找到一条相对方便且“便宜”的回家路线。

  在边境,祖国疆土的辽阔可以通过路费和乘车时间来衡量。

  这两年,从噶尔县回咸阳,周妮要先从阿里坐飞机到喀什中转,再飞到西安,前后约需要两天时间。如果顺利考到那曲,她可以乘坐直达咸阳的火车,全程需要二十七八个小时,硬座只需要200多元。机票则是2600元。

  这几乎要花掉她三分之二的月收入。在阿里,周妮拿到的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中最高的补贴——超过海拔4500米以上为最艰苦的四类区,扣除社保后,到手补贴为每月4001.54元。

  西部计划的补贴由中央财政和西藏共同承担。截至今年,在西部计划西藏专项方面,团中央协调财政部每年拨付专项资金8760万元。

  “选择了志愿服务,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周妮说,一起来到西藏的志愿者,有的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服务,补贴更少,当地消费高,每月其实剩不下多少钱。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这句广为人知的号召,是西藏的志愿者的真实写照。他们为西藏服务、为边疆奉献,也在和雪域高原上的服务对象共同成长。

  “你是我的精神支柱,很幸运在这个热烈的青春遇见你,你就像一束光照亮我的生活!”今年到林芝市边境县墨脱县完全小学支教的李思莹,再次收到10岁的西嘎卓玛的信。只是这一次,是西嘎卓玛偷偷放到她办公桌上的。

  看到这封信,李思莹在社交软件上写了一句话:“我为什么而活着?”她想,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不是最亮的那几颗才能被称为星星,那些看不到的,也在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原来,我做的事情真的是有用的”。

  西嘎卓玛既是李思莹的学生,又是她保持了两年联系的“笔友”“网友”。

  2021年6月,在墨脱县服务的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组织“大手拉小手,晋师筑梦格桑”活动,通过山西师范大学的在校生与墨脱县完全小学的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让他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引导墨脱县的小学生交朋友、长见识。

  西嘎卓玛当时上小学三年级,李思莹正在读大学二年级。她们常常互通书信、在网络视频中见面。

  李思莹用手机视频带着她“游览”山西师范大学:教学楼、毓秀湖、食堂、图书馆……西嘎卓玛在一封信中说:“如果你来到了墨脱我会带你去足球场玩游戏!如果你饿了,我就给你买10根烤肠或10盒巧克力哦!还可以去白ta(塔)看全景,拍美照!”

  两年后,李思莹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看到了因害羞躲在两名同学背后的西嘎卓玛、那座实际上是观景台的白塔和那个周长约200米的小小的足球场。

  墨脱县完全小学副校长、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告诉李思莹,现在国家对墨脱的支持很大,尤其是教育,孩子们在物质上不缺什么,他们更需要家庭和亲人的关注、精神上的陪伴。

  孩子们确实把山外来的年轻志愿者们当亲人。在课间,只要李思莹和其他几名“志愿者老师”出现在操场,一些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小学生会冲上来抱住他们。

  李思莹会梳理孩子们飞扬的乱糟糟的头发,为孩子们缝衣服,小时候学过的刺绣派上了用场。

  “可能因为我们比较年轻、随性,孩子们更愿意说一些悄悄话。”李思莹说,有的女生第一次出现生理期而不知所措地找到她,她会帮助孩子们处理、教孩子们如何使用卫生用品。

  李思莹在一年级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助理,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科学课,还在教务处做行政工作。

  她的学生来自门巴族、珞巴族、藏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许多孩子能歌善舞,“音乐一响马上就能唱能跳”。

  是这些孩子让李思莹终于明白,为何总有往届研支团的学长学姐辞去在其他省市的工作重新回到墨脱。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在墨脱支教期间,李思莹经常想起这句诗。

  她说,虽然通向外界的公路修通了,但是墨脱到最近的城市林芝一般仍需要半天时间,道路受到地质灾害影响也很大,许多孩子很少走出过大山。

  “墨脱的孩子们站在操场上,往远处望去的时候其实是看不到外面的。”她希望通过西部计划,成为孩子们的一名“开窗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亦弛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