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萍乡:解锁基层治理的“安源密码”

发稿时间:2023-12-13 19:54:00 来源: 萍乡日报

  “听说东大街有个‘零工驿站’,我就过来了。没想到,这里真的帮我找到了新工作。”说起“零工驿站”,家住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张家大屋社区的龚阿姨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我这个年纪不太好找工作,‘零工驿站’帮了我一个大忙。”截至目前,“零工驿站”小程序已注册务工人员2821名,发布求职揽活信息、招工聘用信息899条,已有234名求职者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是安源区“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实体化运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如何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担当起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任,安源区用“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给出了答案。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安源区坚决贯彻落实三个“实实在在”要求,纵深推动“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实体化运作,在全区360个网格中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的闭环服务体系,做实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格化治理 让服务更有温度

  “我们的子女都在外务工,年纪大了也不想做一日三餐。自从有了‘安源红邻里之家’幸福食堂,我们这些老人每天都能吃到新鲜卫生、便宜可口的饭菜,饭后还可以参加娱乐活动,老年生活过得很幸福!”说起“安源红邻里之家”幸福食堂带来的种种好处,家住安源区丹江街江矿社区的张奶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丹江街江矿社区启动“安源红邻里之家”幸福食堂,截至目前,共计出餐1.4万余份,其中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低保户等提供免费餐3623份。除了幸福食堂,丹江街还精心打造了文体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科普体验馆、中医理疗室等功能区,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网格员还充分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唱起来、跳起来、靓起来”。

  今年以来,安源区将“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领衔”项目,出台《“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实施方案》。每个网格设立1个党组织,选派300余名党建指导员“驻”网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签订“三清单一协议”、开展结对共建,3794名在职党员到共建社区和居住社区服务群众。出台《专职网格员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930名网格员开展分类管理和差异化考核评价。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格,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安源区高度重视汇聚社工专业力量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由安源区社会组织派驻社工入驻社区,打造“安源红社工之家”,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今年6月21日,安源区揭牌运营了萍乡市社会组织党群中心暨“安源红社工之家”,着力培养社会力量、链接社会资源进网格。目前,已入驻16家社会组织,入孵19个社会治理项目。

  精细化管理 让服务更有深度

  冬日,志愿者来到“安源红星星之家”,与孤独症儿童开展关爱陪伴活动。在志愿者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学会了给包装袋贴标签。此外,志愿者还开展了义诊活动,给孩子们进行中医诊脉、健康咨询等。“今天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孩子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在互动中感受到爱和温暖。”“安源红星星之家”老师杨娇说,“作为一名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得到帮助。”

  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聚焦安源区大龄孤独症儿童康复托养难的问题,在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会“活水计划”项目支撑下,发起并实施“天使不孤单”公益项目,建设“安源红星星之家”服务品牌,创新打造特殊教育服务站、就业培训服务站、康复托养服务站、融合教育服务站4个站点。目前,有42名康复成效良好的大龄孤独症青年向安源区福利工厂登记求职,实现从“家庭重担、政府兜底”到“融入社会、自给自足”的积极转变。

  走进位于安源区韶山东路的“安源红义购之家”超市,只见货架上摆满了米面粮油、酒水饮料、休闲零食等商品,特别是“安源红”系列特色农产品,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这里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与其他超市相比也差不多,但在这里购物,可以做公益、献爱心。”前来购物的林先生笑着说。

  由安源慈善协会成立的社会企业“安源红义购之家”超市,委托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聘请第三方经营,既面向社会零售,又纳入政府采购,盈余用于反哺“安源红星星之家”等项目。今年9月5日开业运营以来,日均营业额超2万元,年营业额预计达1000余万元,年盈余预计达150万元,实现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安源红星星之家’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吃、住、教育、康复训练等都是免费的,发展社会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问题,很多公益项目可以持续性、常态化运营。”安源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负责人饶君华说。

  智慧化赋能 让服务更有力度

  前不久,安源区后埠街城北社区接到报警称,曾大爷家里水开了,没有人关煤气。两分钟后,网格员用备用钥匙打开曾大爷家的门,及时处置了这一危险事件。“这就是我们网格党组织能够快速响应群众诉求,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的体现。”城北社区党委书记彭园媛说。

  据介绍,为解决空巢老人的潜在隐患难题,后埠街城北社区与第三方企业对接,开展智慧养老服务试点,搭建智慧养老系统。“老人摔倒、走失,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将显示求助信号并定位老人位置,网格员收到报警信号后,可及时电话联系或前往查看,极大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彭园媛说。

  为推动基层治理更加敏捷高效,安源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安源红平安之家”。建设“一网统管”治理中枢,将全区360个网格绘制成一张电子网格区域图,设定网格编码,形成资源调配利用数字系统。同时,构建以人为本、惠及群众的新型数字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搭建了集智能胸牌、SOS报警探测器、门磁探测器、智慧养老综合平台为一体的智慧养老系统。

  群众需求“一键上报”、贴心承办“一键对接”、工作动态“一图掌握”,有效压缩响应群众诉求的时间,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此外,整合“雪亮工程”与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资源,将全区2000余个“天网”“地网”接入安源区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区”。健全和落实线下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形成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反应的处置系统,赋能风险治理,推动“一网治全区”。今年以来,网格化信息平台排查各类民生民安事件1286件,同比上升12.11%;解决1280件,办结率99.53%。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