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烟火人间最念乡——品鉴崇仁·舌尖之味篇

发稿时间:2023-12-21 23:24:00 来源: 抚州日报

  崇仁,赣东望邑,1520平方千米的土地养育着38万勤劳、淳朴的人民。一方食事,不只是一碗人间烟火,更是抚慰凡人心的幸福要义。抚州市崇仁县的美味记忆,饱含浓浓的乡情,带着连绵温暖的气息,历久弥醇……

  永恒的“心头好”

  相传唐时,盛行斗鸡,玄宗广搜天下名鸡,崇仁麻鸡得幸入选。它虽个头小巧,却气宇轩昂、野性十足,比赛时能一飞冲天,连连俯冲,是斗鸡场上的好把式。玄宗大悦,命每岁进贡,故自唐以来,崇仁麻鸡逐成皇室贡品。如今,“白天遍山跑,晚上树上找”的崇仁麻鸡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真正“有身份”的鸡。而对于它的烹饪之法,当地人创造出了层出不穷的舌尖惊喜。

  曹创光,烹饪菜肴20余年,他最得意的菜品也是其所在农庄的“镇店之宝”就是农家铁锅鸡。选用4至6个月的崇仁麻鸡,洗净后斩成大块,与姜片、料酒一同入锅焯水。接着,铁锅中加入猪油与菜籽油,烧热后放葱、姜,并加入鸡块爆炒,生抽、蚝油、老抽、料酒等调料也相继加入。翻炒均匀后,倒入开水没过鸡块,小火焖煮半小时。最后,大火收汁,这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农家铁锅鸡便出锅了。香气直奔鼻尖,嚼上一口,鸡皮浓香有嚼劲,鸡肉鲜嫩多汁,让人胃口大开。再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一道菜,每次聚会必点,我觉得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当地食客杨冬点赞道。

  崇仁境内河流水系丰富,当地盛产的田螺与麻鸡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就让在崇仁餐饮界闯荡近40年的尧光明来揭晓答案:将崇仁麻鸡剁成所选用田螺般大小,接着入锅煸炒,让崇仁麻鸡与葱、姜、蒜、干辣椒、菜籽油、酱油、料酒等充分“结合”,待鸡肉炒至微黄后,加入烧制好的田螺继续翻炒,田螺的鲜味立即融入半烂的鸡肉中,可谓鲜香十足。随后加入高汤焖煮,30分钟后收汁,倒入香油,便可起锅。此时,地道的老饕定会趁热吸上一口藏在田螺里的汤汁,顿时一阵香辣味直冲味蕾。生活在崇仁,就是这样顺“食”而为,将各种本土食材巧妙搭配,化普通为神奇、变寻常为独到。

  竹筒鸡、辣子鸡、清炖鸡汤、锅巴鸡……麻鸡,已成为崇仁人当之无愧的餐桌主角。“烹饪麻鸡,俨然已成为崇仁人的一种美好生活方式。”崇仁县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徐勇说。如今,崇仁麻鸡美食文化旅游活动、崇仁“麻鸡宴”及赣菜创新美食大赛相继举办,越来越多人以麻鸡交友、以麻鸡会友。

  心尖上的乡情

  寒冬如约而至,凛冽的寒风不仅带来了“山冻不流云”的景象,还带来了独属冬季的崇仁美食——箍箍糖。

  因形状似耳环,箍箍糖又名耳环糖,在崇仁是一种家喻户晓的糖食。麦芽糖有不易凝固的特性,箍箍糖的制作时间一般为冬季,因此,当地人称崇仁特有的年味儿是从做箍箍糖开始的。“记得我小时候,年前做箍箍糖是我们庄户人家的一件大事。”今年53岁、家住巴山镇虞家路的管建龙娓娓道来。如今,老管和儿子管志威承继了家族做箍箍糖的手艺,经营着甜蜜事业。深夜,当人们还在熟睡时,老管父子俩便忙活开了。

  首先将白花花的糯米浸泡,洗净后放入木甑中蒸熟,接着倒入缸中,加入已捣碎的麦芽与水,封实后让其发酵。一夜过后,将发酵好的糯米和麦芽过滤取汁,用自制的压榨器将糖水充分压出,流入已升温的铁锅内熬煮。这时,火候的控制最为关键,先大火再转小火,待用筷子取少许糖浆,张开可吹出透明气泡后就能出锅了。此时,麦芽糖散发着琥珀色的光芒,老管把麦芽糖挂到粗大的木钩上,反复不停拉扯,一来一回中,麦芽糖在他手中慢慢发生变化,渐渐成为白色。接着,将拉好的麦芽糖卷起,反复揉搓做成糖袋,把煮熟的豆子、芝麻、陈皮等食材磨成粉末,灌入糖袋中,随后将糖袋端口拉成细条状,用剪刀剪断,卷成耳环形状,箍箍糖就做好了。咬上一口,糖体入口即化、香甜四溢。

  崇仁气候潮湿,住在这里的人,潮湿季节常需要吃辣椒除湿,一道小菜辣椒饼应运而生。在巴山镇圳背路的一家小餐饮店,今年64岁的黄灯金在辣椒饼的制作上颇有心得。首先将豆渣、糯米粉、辣椒粉加入生抽、盐等调料混合,再反复揉搓,直至充分融合。接着,将团成“土豆”造型的面饼放入锅中蒸,一股独特的香气弥漫开来。再将蒸制好的面饼捣成泥,取少量生抽抹在料泥表面,揉成扁团。最后,将晾晒好的面饼切成硬币厚的片状,放入油锅炸至酥脆,一道香辣酥脆的辣椒饼就做成了。

  “黄婆婆,今天还有辣椒饼吗?”“有呢,特意给你们留了!”每到傍晚,黄灯金经营的餐饮店总是挤满了前来寻味的食客,附近邻里都喜欢邀上三五好友,摆上一桌风味佳肴,配上一叠口感丰富的辣椒饼,围坐一起品美食、侃大山。这是辣椒的味道、佳肴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箍箍糖、辣椒饼、古法红糖、红薯粉丝……崇仁美食,正以特有滋味,在每一位食客的心中流连。

  (本报记者  洪 蓓)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