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宜春奋楫

发稿时间:2024-02-28 21:21:00 来源: 江西日报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列全省第一;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再进位,列第72位;纳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宜春承压奋进,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2023年走出了一条V型复苏曲线。龙年新春,记者来到宜春采访,感受这方热土以进促稳的澎湃动能。

  承压奋进稳增长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

  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宜春市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奋勇争先的拼劲稳定经济增长。

  2023年,宜春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深入贯彻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工作部署,提出“咬定‘一个目标’、发力‘五个突破’、聚力‘八大攻坚’”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实践路径。

  稳预期,该市出台促进经济回稳向好“30条”,打出稳增长“组合拳”,持续激发投资活力,强化重点项目带动、产业园区支撑、数字赋能增效和绿色低碳发展。

  宜春市精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围绕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市领导担任指标长,以上率下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政企圆桌会议制度,市领导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凝聚起稳增长的强大合力。

  真金白银稳企,真心实意纾困,提振发展信心。2023年,宜春市全面落实各项稳增长和减税降费政策,为各类经营主体减负约160亿元,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2.6万户。

  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该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基建投资20.2亿元,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

  该市各地比拼项目发展后劲、推进力度和服务水平,持续打好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1008个市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占年计划的111.1%。

  2023年,宜春市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大招优引强力度,突出科技赋能、创新引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稳中有升,走出了一条V型复苏曲线。

  稳中求进强动能

  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宜春一切工作向此聚焦,一切力量往此集中,一切行动据此展开。

  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宜春坚持主攻新型工业化不动摇,深入实施“产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23年,宜春市谋划实施制造业“869”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宜春时代项目投产不到半年就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在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中,宜春市统筹谋划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以资源、资本为支点,参与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布局,形成从资源到资本再到产业的良性循环。

  该市积极抢位发展,善于错位发展,聚力推进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按照“上游控、中游拓、下游争”的要求和产业链前端“控总量、调结构”的具体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国家级锂电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宜春市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分步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不断丰富传统产业技改源头供给,加速动能转换,新增上市公司2家,实现北交所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日前,省工商联发布2023江西民营企业百强名单,宜春市11家民营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17家民营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百强,数量并列全省第二。

  宜春市工商联副主席简江华告诉记者,2023年,宜春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2家增加至4家,民营企业呈现整体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等特点。

  以进促稳抓落实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宜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2024年瞄准更高目标,拉升工作标杆,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拼经济、拼发展。

  大抓工业、大抓项目不动摇,宜春市在专业招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降本增效、数字赋能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培育壮大锂电新能源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做强做优园区平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经济总量。

  1月26日,总投资1.5亿美元的益升华集团亚太制造中心(宜春)项目签约落户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益升华集团全球三大制造服务中心之一,达产达标后预计年产值超2亿美元。

  大交通促进大流通。新的一年,该市将加快建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畅通对外通道,推动交通、商贸、物流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承载能力,推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

  确保丰城尚庄货运码头、樟树河西综合码头稳定运行,加快赣江龙头山枢纽二线船闸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航运中心,努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实现重要港区、园区与高速公路、铁路货运通道互联互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融共进。

  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宜春市各县(市、区)展现担当,拼出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该市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办好2024年度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让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

  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宜春市大兴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之风,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件事,以钉钉子精神,切实提高工作实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一项项分解、一件件落实、一年年见效。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宜春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大抓落实狠抓项目的实效,实现更大发展、更大变化。

  宜春,迎着春光再出发!(谢文凡 本报全媒体记者 梁 健 邹海斌)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