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抚州两会特刊丨数智赋能再登高

发稿时间:2024-02-28 21:45:00 来源: 抚州日报

  时下,赣鄱大地春潮涌动。在崇仁县这块创新沃土上,经济发展的脉搏强劲有力。

  回眸刚刚走过的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崇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定力奋楫笃行,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全县生产总值164.57亿元,增长6.1%;实现财政总收入15.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7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45.77亿元、增长1.3%,增幅列全市第二;全面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注册,央视《焦点访谈》将该县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作为经验典型进行报道……

  一串串数字、一份份荣誉,凝结着崇仁县广大干群奋勇争先的汗水和心血。通过做深做优“数智赋能”文章,崇仁闯出了一条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多项工作成果再创新高。

  科技助力

  重大项目跑出“加速度”

  2023年7月,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对崇仁县提出发展目标:推动崇仁加快变电设备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级出口变电设备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知名智慧输变电制造基地。

  崇仁县委、县政府锚定发展目标,聚力凸显变电产业优势。2023年,崇仁聚焦输变电产业,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做优“芯片智造”,推动传统输变电产业转型升级,引进落地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和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效显著。去年,全县输变电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增长30%。崇仁县中低压输变电设备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企业接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后,应用场景覆盖生产流程比例达90%。”在崇仁县,江西伊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詹志岭向记者介绍“5G+工业互联网”云端智慧工厂投产后推动生产效能跃升,“以前要完成客户订单,工人们一年有10个月都在加班,招到与岗位匹配素质的工人又有难度,人手紧张到工人请个假都转不动。现在智慧工厂建设好了,生产线产量提升了35%。虽然工人加班少了,工人的工资反而都有一定增长。”

  詹志岭介绍的云端智慧工厂始建于2022年2月,项目总投资1亿元,于2023年7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2024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步入云端智慧工厂生产车间,只见一尘不染的厂房地面上,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分成五条线路一字排开,人工操作台在设备外围间隔分布,所有人员的工作效率情况在大屏幕上实时滚动。工人通过设备外围的操作台,进入生产调度执行系统,提前上传产品模型参数,就能将环网柜的零配件“分毫不差”地生产出来。该公司生产的环网柜等产品将出口至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智慧工厂项目建设,离不开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为我们提供了5000万元的无息贷款,设备奖励也补助了20%,为我们解决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该公司行政经理郭文介绍道。据了解,崇仁县坚持科技引领,配套设立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000万元输变电产业发展专项基金、2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揭榜挂帅”配套奖补资金,将财政总支出的5%用于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目前,全县有输变电产业及相关配套企业120多家,产品涵盖35个系列、2000多种规格,中低压输变电设备占全省输变电设备市场的八成以上,全国输变电设备市场覆盖率居同行前三。同时,将持续聚焦推动输变电产业由单一中低压变电设备生产向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售电、储电6个环节全面延伸,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重点开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产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知名智慧输变电制造基地。

  智力集聚

  产业升级啃下“硬骨头”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排名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前十位,蝉联农业主产区第一名;研发投入强度达2.21%,列全市第一。”2023年,用一个关键词概括崇仁县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一定是个高频词。

  该县以输变电设备首位产业为核心,切实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崇仁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引导重点行业实施高端换低端、数控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人工,极大调动企业智能制造内生动力,推动输变电企业向创新驱动、高端技术、质量品牌、融合发展等方面转型升级。同时,着力打造变电小镇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配备了100多人的人才综合服务专员队伍。以江西伊发电力等为龙头的企业成功达到国家电网等行业重点采购商要求,为企业营收实现连年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崇仁县通过实施“一企业一博士、一产业一团队”柔性引才工程,推动企业与博士合作、产业与博士联挂、乡村与博士结对,多元化赋能产业发展,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今年2月初,在崇仁县宝水大街的国文麻鸡线下门店内,不少顾客正在选购麻鸡,邮寄给未能回家过年的亲朋好友。曾经,白条崇仁麻鸡因长途运输难以保鲜,对外销路受阻。在南昌大学王水兴研究员的带头攻关下,团队发明的冷鲜锁鲜技术使得麻鸡保鲜难题迎刃而解。宰杀好的崇仁麻鸡保鲜期可延长近1周,麻鸡自此走向全国,端上北京、上海等地市民的餐桌。

  截至目前,全县招揽博士近70人,以博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奔忙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基层一线,为崇仁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智力支撑。眼下,该县拥有输变电设备产业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2个中国驰名商标、26个江西省名牌产品,取得172个发明专利。

  数字加持

  城乡发展焕发“新活力”

  作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崇仁依托数字赋能,积极探索城乡发展新模式。崇仁县是蔬菜种植重点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4.65万亩,如今,该县蔬菜种植成功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近日,走进崇仁县郭圩乡,江西力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千亩蔬菜基地内,西兰花长势喜人。菜农可通过5G智能平台实时监控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pH值等,从云端就能知道蔬菜是“渴了”还是“饿了”?浇多少水?平台都会给出精准提示。

  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颠覆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慧种植”的新跨越。江西力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千亩蔬菜基地负责人吴晖斌告诉记者:“在成本投入下降15%的同时,产量实现了翻番,同时种出来的蔬果外观漂亮、口感和质量也更好。”基地还提供了数十个就业岗位,每年向村集体缴纳租赁费和管理费共计65万元,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真金白银。

  此外,崇仁县还依托数字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跟踪记录核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生产过程和农产品流向等信息。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让老百姓吃得可口,更吃得放心。

  无独有偶,崇仁县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建立“互联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实时监测分析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维护等情况,延时处理的,系统会立即下达通知提醒。可谓“一屏观全县、一网治全城”,有效提升了该县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本报记者  王晨蕾)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