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财经|共青团|大思政|青年电视|青年之声|法治|教育|中青校园|励志|文化|军事|体育|地方|娱乐|ENGLISH

哈医大二院举办“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大型义诊活动

发稿时间:2024-05-31 16:35:00 来源:中新网 中国青年网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5月31日电(田为 曹玥 袁慧莹)多发性硬化(简称MS)是一种罕见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群体,是由自身免疫系统病变导致脊髓、大脑、视神经受到损害,是一种慢性、终身、进行性的严重疾病。据统计,全球有大约350万的多发性硬化患者,我国患者约3万多名,发病率约0.03%。每年的5月30日为“世界多发性硬化日”,今年的主题为“嗨,XXX,我想对你说”。

义诊现场

王丽华教授为患者义诊

张丽梅教授为患者义诊

  为让更多人了解多发性硬化疾病,提高人们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促进此类疾病规范化预防与治疗,5月29日,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举办“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大型义诊活动,王丽华教授、张丽梅教授、梁庆成教授、付锦教授、吴云教授、刘佩芳教授、李磊教授、张荟雪教授、杨丹教授、孔晓彤副教授等组成义诊团队,为有多发性硬化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专业诊疗咨询服务,使前来参加活动的患者和家属对多发性硬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上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对降低复发率、延缓疾病进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梁庆成教授为患者义诊

付锦教授为患者义诊

吴云教授为患者义诊

  王丽华教授介绍,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多起病于20-40岁,女性患者大约是男性患者的3倍,这些特征,让多发性硬化有了一个别名——“美女病”。此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包括大脑、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且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病因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一定关系,主要是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视力下降、复视、肢体感觉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共济失调、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等;由于疾病罕见、知晓率低,对临床医生的有效诊治提出挑战,约半数患者无法被立即确诊,导致病情延误。该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极大影响了中青年群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加重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

刘佩芳教授为患者义诊

李磊教授为患者义诊

  她强调,在过去的10年中,多发性硬化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推动了临床分型、诊断标准、治疗目标的更新,新的疾病修正治疗药物也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治疗打开了新格局。最新的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等也指出治愈MS是可以实现的,如果疾病维持15年内不复发,即可判断为治愈!越早干预,越有可能实现疾病活动的完全控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权衡治疗的风险和获益后,早期高效策略可能是通往治愈之路的第一步。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明显增高,并随着多种新型DMT药物的上市,药物可及性提高,使多发性硬化患者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及控制。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设置神经免疫学组,并开设神经免疫系统疾病相关门诊,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在神经免疫与感染疾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因此获批国家神经免疫与感染疾病研究分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级神经免疫科研项目。2022年该科室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批复的第一批神经内科进修与培训基地”,此培训基地主要是推动神经系统免疫疾病的培训与发展,全国仅有16家医院入围。这也是对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免疫系统诊治水平的肯定。哈医大二院神经内科近三年接诊多发性硬化患者500余人次,并通过互联网建立了患者交流群,医生会定期进行随访和患教,尽最大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张荟雪教授为患者义诊

杨丹教授为患者义诊

  专家提醒,有许多已知的环境危险因素会导致多发性硬化,包括维生素D摄入量过低、日晒过少、吸烟等。研究发现,摄入更多的健康食品,如蔬菜和鱼类,可降低患多发性硬化的风险。(完)

责任编辑:张亦弛
热门排行
热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