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2024年西咸新区民营经济规模达464亿元

发稿时间:2025-03-09 16:35:00 来源: 群众新闻网

  3月6日下午,西咸新区举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传递政策信息,回应企业、市民关切。 

  会上就近期西咸新区陆续出台的《西咸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及支持举措》《西咸新区2025年助企服务“九条”举措》《西咸新区支持民营企业用工举措》进行介绍解读。

  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促进局局长刘高波、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董广立、社会事业服务局副局长赵宏庆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就有关情况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西咸新区宣传文旅局副局长董知行主持。

  民营经济规模攀升至464亿元 

  近年来,西咸新区民营经济持续迸发活力。2024年,西咸新区GDP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11.6%,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西安市开发区前列。民营经济规模攀升至464亿元,占GDP比重近50%,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经营主体总量达85.3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占比95.3%;高新技术企业超4100户,民营企业贡献超90%。

  在梯度培育体系下,西咸新区民营企业实现从“小升规”到“专精特新”的跃升。2024年完成“个转企”260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7家(民企占比93.1%),民营“五上”企业达1260户,占全区76.7%;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户,总量居全市前列。同时,隆基、三一等知名民企相继落户,2018年以来累计签约民企项目561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为西咸新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四大举措赋能高质量发展 

  根据《西咸新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西咸新区提出到2026年民营经济规模突破500亿元、经营主体超90万户等目标。2025年,西咸新区将围绕“4+1”产业体系(光伏、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兴产业),重点实施四大举措。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做大民营经济规模。推进“育苗强基”行动,实施“个转企”“小升规”奖励政策,首次入规企业最高奖励40万元,力争全年新增规上民营工业企业40户、“五上”民企突破1600户。打造“专精特新”标杆,完善梯度培育体系,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户。

  提升民企创新能力,抢占新兴产业赛道。鼓励民企参与创新平台建设,按研发投入最高补贴200万元,全年实施60个科技研发专项。支持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工厂示范场景,技术改造设备补贴5%。

  优化营商环境,破解发展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个工作日,高频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0%。政府采购预留40%份额给中小企业,参展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

  从“政策供给”转向“企业需求” 

  西咸新区发布的《助企服务“九条”举措》,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深化突破,聚焦企业实际需求,突出三大创新。

  问题导向更明确。从“制度优化”转向“靶向治理”,针对企业痛点分类施策,建立“剖析问题-形成机制-解决一类问题”闭环,提升服务精准性。

  企业需求更突出。以企业获得感为核心,从“政策供给”转向“需求牵引”,强化全链条服务能力,通过“量体裁衣”式改革,确保政策可感知、能落地。

  协同机制更完善。明确责任分工,每项任务由分管领导牵头,责任单位限时落实,建立营商、督查、纪检监察“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形成多级协同工作格局。

  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董广立表示,“九条”举措突出“问题靶向治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多部门协同,形成“三位一体”联动机制,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西咸新区通过政策扶持、服务创新、要素保障等多维发力,正加速构建民营经济全生命周期培育链。(记者 黄佳乐)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