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诗昂】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河南与东盟,正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双方将开展全面的航空合作,加强民航专业技术交流,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愿景。”
这是4月17日,中国马来西亚联合声明第二十一条的内容,成为当天河南人的热搜之一。
作为两座机场航空物流合作的推动者,中豫航空集团表示,与马来西亚相关航空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多次互访调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特别是2024年6月相关合作文件签署后,双方合作不断加速。
不只是马来西亚,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强与东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国际货运班列按图开行突破200列;被誉为中柬两国间“明星航线”的郑州至金边航线,越飞越稳;两位柬埔寨副首相一个月内先后访豫……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东盟已是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河南与东盟贸易往来超254亿元人民币。
面向未来,河南与东盟,新机遇就在眼前。
“空中丝路”以快增强辐射力
航空经济,是河南经济的亮点之一,其核心魅力之一是快。
2024年6月8日,中豫航空集团与马来西亚机场控股公司在郑州签署《空中丝绸之路中马航空货运枢纽项目商业支持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开通、加密郑州至马来西亚的国际货运航线,同时建设“两站”,即在郑州和吉隆坡互设海外货站,逐步完善两地机场相应的软件、硬件、通关等配套设施和服务,打造高效航空物流通道,共同开拓中马之间的航空货运市场。
选择与马来西亚合作,理由显而易见——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地处东盟潜在新市场、高客流量增长地区的中心位置,其航线网络覆盖世界主要市场和RCEP地区,具有发展航空货运的优越条件。
在推动郑州与吉隆坡航空物流合作方面,中豫航空集团与马来西亚相关航空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多次互访调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随着合作文件的签署,双方不断推动合作走深走实。
2024年8月,中豫航空集团协调保障马来西亚鲜食榴莲经由郑州机场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同年9月,马来西亚瑞亚航空开通郑州至吉隆坡货运航线,成为首家入驻郑州机场的东南亚货运航空公司。
今年1月7日,马来西亚瑞亚航空郑州至吉隆坡航线航班密度由每周3班增加至每周6班,一季度累计执行65班,完成货运量4304.4吨,其中近半数是水果。几天前,马来西亚特优级凤梨首次通过空运抵达郑州。
不只是马来西亚,大河财立方记者从郑州机场了解到,除了上述航线,郑州机场还运营另外两条东盟国家方向航线。
其中,由中原龙浩航空运营的郑州至越南河内货运航线,每周计划执行3班,截至3月底累计执行航班33班、完成货运量745.6吨。由中物国际速递包租天津货航运营的郑州至菲律宾马尼拉货运航线,每周计划执行2班,截至3月底累计执行航班24班、完成货运量671.2吨。
客机腹舱的“带货”能力,也不容小觑。据统计,今年夏秋季航班计划中,郑州至东盟的周客运航班达84架次,通达6个航点。这为河南与东盟的航空物流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而在这个过程中,郑州通过“空中丝绸之路”串联东盟与欧洲,形成“一点连全球”的航线网络,增强了中国经济的辐射力。
陆上班列跑出“加速度”
在中国马来西亚联合声明发布3天前,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按图运行1周年,一年来开行突破200列。
大河财立方记者从中豫港务集团了解到,目前中老班列稳定常态化开行,日均1列,从圃田和新国际陆港交替发运。郑州—万象平均运行时效5.88天,郑州—琅勃拉邦5.22天。
随着中老铁路国际运输网络的持续完善,河南进一步深化了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
中豫港务集团方面介绍,通过创新开发的“班列+市场采购”运输模式,为河南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陆上便捷新通道,保障外贸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
通过常态化开行郑州-老挝“冷链”往返班列,有效推动河南优质农产品大蒜、洋葱、胡萝卜等走进东盟人民“家庭餐桌”,东盟榴莲、香蕉、山竹等进入河南人民“水果篮子”,实现了互利共赢。
而通过“门到门”定制班列服务,助力心连心化肥等外贸企业提升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时间流转,班列实现更高质量开行和运营——中老班列货物从初期以塑料橡胶为主,扩展到化工产品、机械零配件、陶瓷玻璃制品等高附加值品类,带动了河南出口货物品类的多元化发展,推动本地产业升级。
中豫港务集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盟方向班列共开行50列,箱数为2080箱,货重约4.66万吨。
谈及班列开通的意义,国铁集团郑州局货运部负责人受访时介绍,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南)国际货运列车的常态化开行,进一步深化了以铁路口岸为枢纽,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建立了“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的国际运输新模式。使物流运输从单一的中老、中欧等“小循环”,变为中国—欧洲—东盟的“大循环”,进一步激活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增强了区域竞争力,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作出积极贡献。
迎来新机遇
“密切吉隆坡国际机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之间的航空物流合作”,新要求意味着新机遇,将带来新发展。
对此,中豫航空集团方面表示,将继续依托双方良好合作基础,以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为抓手,加强两地民航产业交流,密切航空物流合作,助推中国与东盟之间无缝衔接的“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更好地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实际上,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推进郑州—吉隆坡、郑州—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100万吨。拓展欧洲、中亚、东盟线路,开行班列4000班次。
这意味着,河南与东盟需要构建一个更紧密的空中和地面联系。
而这种联系的加强,已经体现在数据的变化上——
今年一季度,郑州机场客货运实现“开门红”:完成旅客吞吐量718万人次,同比增长3.4%;其中国际和地区20.6万人次,同比增长17%。完成货邮吞吐量20.7万吨,同比增长42.7%;其中国际和地区13.4万吨,同比增长54.9%。
就客运航点而言,至3月底,郑州机场已累计开通16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通达15个城市。其中,亚洲城市共10个,东南亚地区城市就有6个,包括金边、新加坡、曼谷、普吉、芽庄、吉隆坡等。
频密的空中和地面联系,使得双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据郑州海关统计,东盟已是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河南与东盟贸易往来超254亿元人民币。从机电产品到农产品,其互通的商品也愈加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路”启动迎来三周年。柬国航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以郑州至金边直航为基础,河南-柬埔寨-东盟“空中丝路”建设成效正不断显现,将通过“经郑州向北飞,经柬埔寨向南飞”,形成北接中亚、东北亚等地区,南联东南亚各国的空中网络,促进了亚洲区域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
心手相牵,通途万里。面向未来,河南与东盟,新机遇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