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山下长黑”何以成“致富金猪”?

发稿时间:2025-04-25 15:34:00 来源: 江西日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康春华 郑 莹

  4月21日一大早,记者跟随南昌经开区组织的“科技创新看经开”媒体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江西农业大学。晨雾未散,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已灯火通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教授黄路生轻轻推开基因测序室的门,冷柜中整齐码放着数千支冻存管,淡蓝色的冷光里,每个编号都记录着一代种猪的命运轨迹。十多年前,国外种猪垄断高端市场的消息频出,黄路生在实验室的白板上写下八个大字:种业安全,中国芯动。

  实验室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其十余年磨一剑的科研成果——全省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黑猪新品种“山下长黑”。这款由黄路生团队联合南昌师范学院与江西山下华系种猪繁育养殖有限公司培育的黑猪,不仅打破了国外种猪对高端市场的垄断,更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成为红土地上的“致富金猪”。

  作为黑猪新品种,山下长黑猪比传统品种多1至2对肋骨,当体重达到100公斤时,平均体长有113厘米,产肉能力显著提升。更为出色的是,其肉色、大理石纹以及嫩度等肉质指标均超国外引进品种。

  黑猪新品种的科创之路充满崎岖。2012年,中国生猪种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彼时,进口种猪以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大品种形成市场铁三角,占据着90%以上的核心种源市场。

  2013年春,黄路生团队在江西农业大学成立攻关组,首战便是确定育种方向:既要保留本土黑猪的肉质优势,又要导入进口种猪的生长性能。“这像给猪做‘基因手术’,既要精准又要高效。”该实验室博士后李龙云形象地比喻。在赣南山区,团队收集多地猪种和外来品种的遗传数据,构建起更加全面的黑猪基因图谱。

  突破出现在第五代选育。研究人员发现,当巴克夏猪与里岔黑猪进行杂交,后代体重在100公斤时体长可达113厘米,接近长白猪水平,而肌内脂肪含量高达3.5%,远超进口种猪。这个“黄金组合”让团队兴奋不已,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如何让优良性状稳定遗传?

  2018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芯一号”基因芯片问世。这款能同时检测96个样本、解析5.6万个基因位点的“猪界CT”,成为育种突破的关键。在选育中,芯片检测出5.13万个与经济性状强相关的基因位点,构建起涵盖46种表型的全基因组选择模型。

  “传统选育像盲人摸象,基因芯片让我们有了‘透视眼’。”李龙云展示着芯片检测报告,某头种猪的背膘厚度、肌纤维密度等20余项指标清晰可见。在毛色纯化攻关中,团队通过芯片定位到控制黑色毛发的MC1R基因,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突变位点,使种猪毛色纯度从85%提升至99.8%。在南昌的种猪市场上,凭借这项“黑金提纯术”,每头种猪可以增值300元。

  在萍乡某养殖基地,山下长黑猪还在演绎着“节粮”趣事。“以前养土猪要精细饲料,现在玉米、红薯藤都能喂。”养殖户张建军算起经济账:每头猪养殖成本降低260元,出栏体重增加15公斤。

  原来,早在培育山下长黑猪的过程中,团队就首次研发了耐粗饲、节粮型肠道菌群育种技术以改善肉质,并形成测定更便捷、数据更准确的肉质测定技术等。以肠道菌群调控技术为例,饲料转化率较传统土猪提升25%;耐粗饲特性使养殖成本降低18%。实测数据显示,该品种的背膘厚度精准控制在25mm,瘦肉率达59%,既保留土猪雪花肉纹理,又具备进口种猪的生长效率。

  市场认可转化为产业动能。2023年,山下长黑猪摘下粤港澳大湾区“十大品牌猪肉”桂冠。其肌内脂肪含量达3.5%,大理石纹评分4.2,远超进口白猪。在盲测中,78%的消费者选择山下长黑猪肉作为“最佳风味奖”。在江西山下华系种猪繁育养殖有限公司的种猪场内,核心群母猪每年可提供种猪苗2.8万头,并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截至2024年,山下长黑猪已累计推广至12省43家养殖企业,种猪销量突破1.5万头。

  得益于山下长黑猪在市场端的优异表现,自主基因芯片也开始走出国门。当黄路生在巴塞罗那国际猪业论坛展示“中芯一号”基因芯片数据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标志着国内生猪种业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站在新的起点,黄路生团队正筹建百万级基因组数据库,计划三年内将种猪选育精度再提升30%。同时,在南昌创建国家级生猪种业创新中心,集成基因编辑、智能育种、表型组学等前沿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猪种业“硅谷”。同时,在政策支持下,山下长黑猪扩大繁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预计三年内核心种群突破10万头,成为国内猪种业的“黑金名片”。

  “种业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问题。”黄路生的话语掷地有声。当山下长黑猪在田间奔跑,当“中芯一号”在实验室解码基因密码,这场始于红土地的种业革命,正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书写着中国畜牧业的自强篇章。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