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萍乡湘东区:矿山复绿人心暖

发稿时间:2025-04-26 19:46:00 来源: 萍乡日报

  近日,当明媚的阳光照进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黄蜀葵基地,田地里、草木间,传来手机播放的阵阵歌声、村民们愉快的交谈声,呈现一派怡然自得、热闹劳作的景象。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陈花清,一边招呼一同务工的村民们松土,一边弓着腰,将手中黑色的地膜一寸寸铺展在松软的土壤上,细密的汗珠在她的额头滚动,滴落进这片重现生机的土地。“村里开始搞黄蜀葵种植后,我就来务工了。”陈花清关掉正在播放的音乐,笑着向记者介绍,目前共有20余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平均年龄60岁,等黄蜀葵开花需要采摘时,来务工的村民会更多。“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大家都抢着干!”陈花清说。

  这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背后,曾有着矿山开采带来的“伤疤”。

  1958年,巨源煤矿落户巨源村,随着一车车煤源源不断地运出巨源,给这个仅有5.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辐射带动了农业、畜牧、服务等产业红火发展。然而,植被受损、土地沉陷、地表水流失……粗放式开采带来的问题接踵而来,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巨源村第10村民组组长袁明生,见证了巨源村因煤而兴、因煤没落的全过程。他站在黄蜀葵种植基地的田埂上告诉记者:“煤矿开采后,村里一块白墙都见不到,水塘也蓄不了水,更别提耕种了。村里1至9组都被列为采煤沉陷区,不少村民只能搬离老屋,去安置小区居住。”

  转机始于2022年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2022年,巨源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启动。项目通过地方配套资金和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推进巨源花冲坡、肖家大屋和煤矸石山3处975亩矿山修复,以市场化机制破解老工矿区域生态修复难题,构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体系。

  同时,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巨源村依托湘东镇人才联盟分会服务站,先后孵化出黄蜀葵种植基地、大棚辣椒种植基地等产业项目。“我们秉持边修复边治理的思路,选择的黄蜀葵、辣椒等作物,具有耐旱性较强等优点,很适宜在采煤沉陷区边界种植。”巨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国正说,“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村里还采购了大型烘干设备,打造成黄蜀葵烘干车间。烘干车间不仅可以烘干黄蜀葵,还可以用来烘干菊花、金银花、艾叶等中药材。”

  短短两年时间,因采煤而裸露的山体重披新绿,池水逐渐清澈起来;村民口中的“一条烂路”,修建成了6米宽的沥青路面,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修建了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巨源村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经过生态修复,水面在逐年上升,村里还新修建了水渠。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袁明生指着用来灌溉的沟渠,笑逐颜开。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