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宜春:“一中心”融法理情 “一扇门”解千般愁

发稿时间:2025-04-30 15:12:00 来源: 江西日报

  胡皓崧 李井红

  核心提示

  “有矛盾纠纷,找综治中心。”

  如今,在宜春市,城乡老百姓对“一中心”护平安、“一扇门”解千愁有着深切的感受和认知。地处交通便利地段的各级综治中心,成为辖区群众遇事“说理”的地方。

  据了解,宜春市近年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主抓手,大抓基层实抓基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走深走实,强法治促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良好格局正在全面形成。

  “一扇门”助民安 治理成效映初心

  直面矛盾纠纷,才能解决矛盾纠纷。

  为了全覆盖建好平台,让群众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宜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挂帅推进,在场所、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从着眼破解部门“物理隔离”出发,宜春市各级综治中心常驻部门平均达到12个,指导组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144个。线上,依托省级大数据平台,搭建起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跨部门协同平台,统一收集矛盾纠纷。线下,各县级综治中心均根据矛盾纠纷形势,按照法治化“路线图”,健全了功能分区,完善工作流程。

  “我们在场所选址时就从方便群众出发,利用政府闲置场地,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地方建设综治中心,对外统一挂牌。”宜春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办事群众、入驻部门增多,全市10个县级中心近两年有7个扩建。

  为满足群众需求,县级综治中心根据矛盾纠纷形势,按照“高频事项常驻、低频轮驻”原则推动有关部门入驻,未入驻部门“中心吹哨”随叫随到,防止入驻部门“只坐班、不解题”。比如,人口大县袁州区综治中心有14个常驻部门、106名常驻人员,人口小县靖安县综治中心有7个常驻部门、28名常驻人员。

  过去群众反映诉求“找不对门、找不到人”,现在有了问题都习惯去中心解决;过去有的部门不愿入驻,现在金融办、工商联等部门主动入驻,依托中心化解本领域矛盾纠纷。乡级综治中心整合平安法治办、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力量,联动县级综治中心、村社区实体化运行。

  2021年以来,宜春市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的一组数据,见证了该市政法为民的初心:2023年,实现县级综治中心全覆盖,10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中心;2024年全面推进乡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推进乡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各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13.7万起,已办结13.3万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25年,宜春市将对标中央政法委出台的意见和工作指引,持续推动综治中心提档升级。

  “一扇门”察民意 法治之光耀城乡

  “上高县芦洲乡郭溪村村民,因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一发生矛盾,村里和乡里多次调解没有结果。”上高县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注重法理情的融合,是综治中心调解矛盾纠纷、获得百姓信任的基础。

  针对该起矛盾纠纷,上高县综治中心在分析研判后,组织由法律顾问在内的调解团队进村,依据法规并结合地方补偿政策,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最终,村民就补偿款重新分配达成一致。

  为依法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各综治中心根据群众的不同诉求,按照矛盾纠纷、信访、诉讼、其他事项等4大类进行分类制定受理清单目录,确保分清性质、明确管辖,精准分流转送。

  为依法精准服务群众,该市要求针对物业、交通运输、婚恋家庭等矛盾以及锂电产业等重点领域纠纷,各级综治中心接单后立即安排相关部门和各类调解组织入驻进行调解。

  为接受群众监督取信于民,该市各级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平台“一案一码”,形成“接单、派单、管单、评单”全程跟踪督办、闭环管理,走通“路线图”,让办理进程全程“可视、可查、可督”。同时,建立提级督办、协同联动等20余项机制,推动办理部门实质性解决,对逾期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实行“四级分色”预警管理,督促落实属地、部门化解稳控责任。

  为实实在在服务立信于民,各级综治中心要求对调解不成功或当事人拒绝调解的,由首办责任单位或综合受理窗口负责,导入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程序依法办理。制定受理告知单、转送交办单、办结告知单等20多项规范文书,确保每起矛盾化解依法按程序推进。

  依法依规制定的访调、诉调、警调衔接“路径图”,让百姓可以按图索骥、放心交付,让来综治中心遇事找法、调解依法成为城乡百姓认可的“最优路径”。

  今年一季度,宜春市共受理登记矛盾纠纷32049件,其中已化解办结29240件,化解办结率为91.24%。

  “一扇门”聚民力 善治画卷绘新篇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过程中,推动了群众自治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基层治理格局。”地处赣西北边陲的铜鼓县,东南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接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在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改革中,充分凝聚多调共治合力,组建巡回调解“帮帮团”,推动群众自治的广泛开展,绘就善治新画卷。

  由政法各单位、各乡镇,以及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乡贤能人等专业社会力量整合而成的“帮帮团”,形成“巡回调解+N”工作合力,与乡村调解力量联动调解,主动进村入户开展“带案”巡访,在实战中释放各方力量的“叠加效应”。该县“帮帮团”于去年9月份启动,非公职人员占比达90%以上。截至目前,联合乡贤能人组建品牌调解工作室10个,化解长达5年以上信访积案18起,受理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以上。

  奉新县全力打造以十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老娘舅”调解工作室、老倪说理工作室、“干群面对面”工作室等为代表的本土解纷品牌,入驻县综治中心,有力促进调解关口前移、调解方式多元、调解质效提升。

  丰城市综治中心研发“母舅坐上解纷码”小程序,纵向贯通县乡村网格,横向无缝衔接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和人民调解、法院办案系统,实现对矛盾纠纷“受理、流转、处置、办结、反馈”闭环管理。

  宜丰县综治中心引入“宜众·和”“宜家·和”两个品牌调解室,推动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家事纠纷实质化解。

  樟树市由政法综治战线有调解经验老干部组成了两支调解队伍,“刘钦牛调解室”去年攻坚化解36起疑难复杂纠纷类信访问题;“特邀调解室”负责法院委托调解,去年委托调解617起矛盾纠纷。

  万载县在综治中心创新“律所说事”调解模式,形成专兼结合的职业化调解体系。2024年以来,“律所说事”受理1700多起矛盾纠纷。

  “带着问题进门,带着满意出门”的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解决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全链条闭环”处置的过程,成为聚合民力、承载乡音乡情化解矛盾的平台,激发了群众自治组织的不断壮大,逐步形成向善向德的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