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北京已培育科技创新领域青年突击队300余支

发稿时间:2025-05-04 19:44:00 作者:尹希宁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1954年,全国首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发起成立。如今,这支“青”字号队伍如何持续赓续红色基因、挺立潮头?

  记者从北京共青团了解到,目前,北京已培育科技创新领域青年突击队300余支,建成市级及区级创新工作站200余个,聚焦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申请专利超千件,不断推动实验室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以硬核成果跑好科技创新“接力棒”,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七十多年来,北京共青团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领青年突击队锚定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为科技强国注入青春动能。

  据了解,北京共青团以“一队一站”为创新引擎,深化“青”字号品牌建设,通过“突击队打头阵破题,工作站固根基续航”的双轮驱动,既保持了青年创新活动的突击性优势,又形成了持续赋能的创新生态,为新时代团员青年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北京方案”。

北京青年突击队在科研一线。团北京市委/供图

  在量子科技领域,北京经开区华翊博奥离子阱量子计算青年突击队建成国内首个259个离子精密囚禁系统,助力量子计算跻身国际前列;AR光学方面,枭龙科技青年突击队攻克大视场角光栅波导技术,以140项专利打破国际垄断,其AR生态应用于军工、教育场景。

  在智能建造场景中,北京建工集团吴方青年突击队首创“智能模板无人工厂”,机械臂协同作业使建材损耗率从20%降至5%,有效杜绝15种安全隐患,在全国行业内数十个项目落地,8项发明专利重构建造标准。

  在生命科学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年突击队用鼻肿瘤分期系统将复发率压至6.4%,大幅度降低复发风险,鼻窦炎研究中创新手术术式,破解难治性鼻病机制,引领国际前沿,青年团队中培养出4位国家级人才,3人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

  从量子计算到生命科学,从高端装备到能源安全,一支支青年突击队以实验室的“星辰大海”浇筑科技强国基石。

北京青年突击队在科研一线。团北京市委/供图

  2012年首都各类青年创新工作站创建以来,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纽带,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经过13年深耕探索,创新工作站已发展为集“孵化器、示范标杆、辐射源”于一体的青年科创生态体系,成为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建功立业的核心载体。

  首钢集团科技先锋青年创新工作站以技术突破与模式革新赋能产业升级,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内首个3.5万吨/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实现应用,节省材料成本近千万元,工业遗存涂装技术克服锈蚀老化难题,实现技术转让收益500多万元;北汽集团研究总院研发科技青年创新工作站聚焦“青年科技创新”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两大战略方向,汇聚400余名青年人才,孵化160+创新课题、101项技术立项,成果覆盖大语言模型、智能驾驶算法、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申报专利超20项,提升用户体验与生产效能;国网电力卓越电缆青年创新工作站构建“数字哨兵”体系,AI算法实现电缆故障分钟级定位,护航特高压电网安全运行,承担各层级科技创新课题53项,4项前沿技术课题实现国内“首次”……这些青年创新工作站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打造多个标杆案例,加速产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未来,北京共青团将继续当好桥梁纽带,不断完善“一队一站”工作模式,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整合更多资源,为青年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以硬核成果递交青春答卷,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青年突击队在科研一线。团北京市委/供图

责任编辑:白珂嘉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