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全国劳动模范陈一文:“跑”出来的“单王”

发稿时间:2025-05-06 11:02:00 来源: 客家新闻网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钟水旺

  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如潮。在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现场,来自瑞金市的外卖骑手陈一文郑重接过荣誉证书。这位36岁的“单王”继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再次获得国家级殊荣,成为红都大地新劳动者的时代注脚。

  5月2日正午12时,记者跟随这位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单王”体验外卖员日常。

  随着“嘀”的一声人脸验证通过,陈一文手机屏幕瞬间亮起密集的订单提示。

  “取餐,17号!”4分钟后,第一单任务下达。陈一文娴熟地核验餐具、拍照留证,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转身跨上电动车赶往目的地。

  “您好,外卖到了!”到达目的地,陈一文打通电话后却没有找到取餐顾客,此时APP进入最后2分钟倒计时。

  “我在交管大队斜对面,广告店门口。”顾客是名外地人,刚来瑞金点外卖,定位有偏差。

  凭借着对瑞金街道的了如指掌,陈一文迅速锁定位置,此时距离顾客还有800米,时间仅剩1分钟。

  “兄弟,我在这里!”顾客站在店门口挥手。

  陈一文赶过去,把外卖送到顾客手中。按照APP显示,订单超时3分钟。顾客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为自己位置没有标对而向陈一文道歉。

  穿梭在熟悉的街巷,陈一文向记者袒露心迹:“做了6年外卖员,电动车换了三辆,轮胎磨平了十几条。”

  午后的清风小区里,他托着药箱疾步登上三楼,汗珠顺着安全帽系带滚落。轻轻敲门,一名中年男子打开房门,探出半个身子熟练地接过药品后,门应声而关。

  面对无声关上的防盗门,陈一文早已习以为常:“但总有人递来一瓶水或塞个苹果,这些瞬间让我觉得,递出去的不只是外卖。”

  17时30分,城市进入送餐晚高峰,又正逢“五一”假期,陈一文的手机仿佛开启“狂暴模式”,8个订单同时在线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这个时候就得靠‘跑’,速度决定接单量。”陈一文边说边在车流中灵活穿行, 不仅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还要化解顾客因餐品变凉产生的抱怨。

  此时的陈一文紧盯导航,大脑如同精密处理器:“先取煲仔饭,顺路带奶茶,这两个小区门对门……”当记者惊叹其调度能力时,陈一文解密道:“每个红绿灯周期、每栋楼的层高都要计入时间方程。”

  20时30分,查看当日配送数据时,陈一文胸有成竹:“现在完成50单,破70单应该没问题。”

  夜色渐深,城市褪去喧嚣。在“两新”工委设立的爱心驿站,陈一文捧着盒饭与家人视频。屏幕那头,两个孩子正兴奋展示假期手工作业。“爸爸你看,我折的电动车!”稚嫩的童声让这个连续工作15小时的汉子眼眶湿润。匆匆扒完饭,他又跨上坐骑,接单奔向下一个目的地。

  假日是外卖员的黄金期,但也是陪伴家人的好机会。“多挣些钱,孩子暑假就能参加夏令营。”陈一文将遗憾化作动力。

  凌晨3点,最后一单外卖成功送达城北工业园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骑行返程回家的路上,陈一文终于放慢车速。进入小区,抬头看到自家楼上的房间灯仍然亮着,这是妻儿在等待他平安回家……

  记者手记:

  车轮上的幸福方程式

  在红都瑞金,共有300多名外卖骑手续写着新时代的“行军”故事。他们不像先辈们扛枪背弹,却同样在风雨中负重前行;无需翻越雪山草地,却每日征服数万级台阶。从陈一文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上,记者读懂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在这个每单限时30分钟的时代,“快”是一种责任,“慢”却是留给家人的温柔。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从暮色四合到星河满天,当外卖箱开合声融入城市晨昏线,这些奔跑者,正用车轮丈量出属于劳动者的光荣之路。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