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龙南:矿山披绿 石斛生“金”

发稿时间:2025-05-06 13:40:00 来源: 江西日报

  工人在浇灌石斛。

  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电话:18679958802

  核心提示

  “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能挣4000元,年年还有分红,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4月23日,在龙南市汶龙镇里陂村的枫林驿石斛基地,村民钟竹英一边熟练地剪取石斛鲜条,一边感慨。几年前,丈夫意外离世,儿子身有残疾,生活的重担曾让她喘不过气。如今,村里建起的石斛产业基地不仅让她有了稳定收入,更点燃了其生活的希望。钟竹英的故事,正是龙南市以生态修复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废弃矿山变身“金矿”

  曾经的里陂村,废弃稀土矿区满目疮痍:山体裸露、水土流失,村民也找不到什么致富门路。近年来,龙南市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邀请专业团队科学调研,探索“生态修复+产业振兴”的新模式。

  “龙南市投入1500万元对380亩废弃矿区进行生态修复,让荒山重披绿装。”龙南市委宣传部驻里陂村第一书记赖永平介绍,专家团队调研发现,当地气候温润、枫林茂密,非常适合种植珍稀药材铁皮石斛。于是,政府引入“活树附生”仿野生种植技术,打造了300多亩石斛基地。

  矿山修复只是第一步,如何让生态生“金”才是关键。基地创新“三维联动”模式:政府整合150万元农户入股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000万元;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构建“保底收购+利润分成”机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入股实现“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目前,33户村民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在石斛园里,脱贫户黄永清正麻利地将石斛苗固定在树干上。“以前在外打工,一年攒不下几个钱,现在签了长期劳务协议,年增收3万多元!”黄永清的致富故事并非个例。今年3月的分红仪式上,30户股东户均领取1.08万元。“每月有工资,年年有分红,这‘绿宝贝’真是‘金疙瘩’!”村民赖彬斌攥着分红款,笑得合不拢嘴。

  线上线下发力拓宽销路

  品牌化与科技赋能,让龙南石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石斛产业基地被列为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示范点,并获评“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复合经营示范基地”。江西农业大学在此设立林下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和教学实践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创立的“斛里精”品牌,先后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和“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证书”,产品还亮相广州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并斩获金奖。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赖永平刚结束一场石斛产品直播,笑着说。村级合作社联合企业推出石斛鲜条、石斛粉等各类产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直播+电商”、网络促消费活动、村支部书记直播带货等方式打开电商销路。

  线下,合作社打造的“江斛传说”石斛饮品店进驻高端酒店,体验店布局一线城市,目前已与江西益土禾公司签订200多万元销售合同。

  特色产品激活多元业态

  石斛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引发了返乡创业潮。邹根全原本在龙南市区从事保险行业,看到石斛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后,毅然回乡,将老宅改造成石斛庭院。“自家院子就能种,每年分红加销售,比上班还划算!”

  目前,里陂村已培育17户创业主体,带动周边5个乡镇发展石斛种植。东江、关西等地的石斛产业渐成规模,从“深山野斛”到“金字招牌”,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

  产业链的延伸,激活了乡村多元业态。石斛采摘节、石斛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枫林驿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产业,走上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龙南市与广州、深圳等地的旅行社合作,开发枫林驿旅游专线,推动旅游与农产品销售双向互动。

  如今,里陂村石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50万元。此外,龙南市编制了《石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