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从绕行7公里的无奈到5分钟直达的便捷

发稿时间:2025-05-20 16:57:00 来源: 南昌日报

  岗背路正式通车

  □洪观新闻记者 万磊/文 魏勇剑/图

  5月19日,新建经开区岗背路正式通车。这条全长161米的城市支路,虽然长度不长,却如同打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让周边居民的出行“血脉畅通”。这是我市“畅通微循环”道路攻坚行动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市政部门践行“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清晨的阳光洒在新铺的沥青路面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家住岗背村的王国华骑着电动车,沿着新修的岗背路轻松驶向公司。“以前上下班要往东或往西绕行一大圈,至少多花15分钟。”他停下车对记者说,“现在这条路通了,不仅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再也不用和国道上的汽车抢道,安全多了。”

  在岗背路路口,出租车司机黄小泉正载着乘客平稳驶过。“这条路虽然短,但对我们的影响可大了。”他告诉记者,以前接送乘客到附近,要在梦山大道绕行近7公里才能返回,“现在一脚油门就到了,每天至少能多拉两单生意。”

  岗背路的通车,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更带动周边商业繁荣。在附近经营建材生意三年的程昌兰对此深有体会:“以前客户来看货,经常抱怨路不好走。现在路通了,物流方便了,客流量明显增加。”她指着店门口停放的几辆货车说,“这些都是今天上午来的客户。”

  记者注意到,沿街不少店铺都挂出了“新店开业”的横幅。一家便利店老板笑着说:“路修好后,我这生意至少好了三成,正准备扩大经营呢。”

  “别看这条路只有161米,我们可是下足了功夫。”南昌市政开发集团项目经理于恺指着路面介绍。据了解,该项目自去年11月开工以来,施工团队克服了地下管线复杂、施工场地狭小等困难,高标准完成了道路建设。

  “我们采用了三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和双层沥青面层。”市政开发集团副总工程师陈兴补充说,“特别是在检查井施工中,创新使用了防沉降井盖连续提升工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常见的井盖下沉问题,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项目团队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所有进场材料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每道工序都要经过专业验收。“我们还聘请了第三方专家全程监督,就是要确保这条‘小’路也能达到‘大’工程的质量标准。”于恺说。

  在建设过程中,周边居民的热情关注让施工人员印象深刻。“几乎每天都有居民来工地‘监工’,询问工程进度。”施工员小李笑着说,“有位大爷几乎天天来,后来我们都熟络了,他还经常给我们送水喝。”

  考虑到居民对通车的期盼,施工方优化了施工方案:白天集中力量攻坚,晚上只安排必要的人工作业,并严格控制噪音。“虽然这样会增加一些成本,但能早点让居民受益,值得!”项目副经理王工说。

  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岗背路的通车是我市完善城市路网体系的重要一环。“这些‘微循环’道路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虽然单个项目规模不大,但打通后能有效分流主干道压力,提升整体通行效率。”

  据了解,自2022年起,我市连续4年将“畅通微循环”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仅2023年至2024年,我市已累计完成61条道路建设。这些项目精准对接了群众需求,切实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站在新通车的岗背路上,看着来往车辆顺畅通行,不禁让人感慨:民生工程就该这样做。161米的距离,丈量出的不仅是道路的长度,更是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温度。从居民期盼的眼神到如今满意的笑容,从绕行7公里的无奈到5分钟直达的便捷,这条“小”路的通车,彰显的是“大”民生。

  随着越来越多这样的“微循环“道路陆续打通,我市的城市交通网络将更加畅通,市民的幸福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