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洛轴背后的洛阳制造

发稿时间:2025-05-21 10:49:00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初夏时节,黄河之畔,小麦丰收在望。

  当“东方红”拖拉机在金色麦田中穿梭,人们很难不回望洛阳与新中国工业同频共振的七十余载历程。这里诞生了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等60余项“中国第一”,洛阳用轰鸣的机床声书写了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而今,历经七十余年栉风沐雨,洛阳正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到“智造新高地”的蝶变。无论是“上天入地”,还是“下海登极”,大国重器中的洛阳力量越来越硬核凸显。

  洛阳是河南制造的缩影。作为制造业大省,河南经过多年积淀与发展,培育了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多个千亿级产业链,世界舞台上正闪耀越来越多河南制造业的影子。

  国之重器的“洛阳密码”

  央企国企的硬核担当

  中原大地西部,拥有厚重历史的洛阳,制造业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尤其是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动能培育的 “双轮驱动” 中,位于洛阳的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引领洛阳制造业重构竞争优势。

洛轴(总台记者段清臣拍摄)

  始建于1954年的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集团),历经70多年发展,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风力发电、轨道交通等众多关键领域,涵盖9大类型、3万余种。

  国人骄傲的神舟系列飞船、天舟系列、“嫦娥”、“北斗”、“天问”、“天宫”、“墨子”、“梦天”、C919等大国重器,身上都有着洛轴集团的印记。

  同样,位于洛阳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如今,中信重工已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矿山重型装备和水泥成套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全国领先的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多次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获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拥有矿物磨机、矿井提升机、智能防爆机器人三项单项冠军产品。

  生产出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中国一拖,经过70年发展,产品已涵盖拖拉机、收获机械、机具等整机产品,以及柴油机、传动系统、驾驶室、铸锻件等核心零部件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截至2024年底,中国一拖已累计生产近390万台拖拉机和350余万台动力机械,“东方红”大中型拖拉机市场占有率和社会保有量稳居行业首位,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为中国空间站、探月工程、北斗工程、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提供关键材料;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之一——“洛阳浮法玻璃工艺”也诞生于洛阳;中钢洛耐承担“六五”“七五”“八五”等诸多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此外,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批央企、国企不断增强核心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撑起了洛阳制造业的脊梁。

  行业头部、承担国家重大工程

  洛阳民企从跟跑到领跑

  除了央企、国企之外,洛阳的民营企业同样蓬勃发展,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培育出了洛阳钼业、建龙微纳、新强联、通达股份、普莱柯等众多民营上市公司。

  通达股份专注于电线电缆、航空器零部件以及铝基新材料三大领域。其产品从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到三峡工程,从西电东送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众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河南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建龙微纳,是国内分子筛行业龙头企业,产能位居全球第三、国内首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产品替代。

  以有色金属矿采选为主业的洛阳钼业,目前主要业务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是全球领先的铜、钴、钼、钨、铌生产商,亦是巴西领先的磷肥生产商,同时公司金属贸易业务位居全球前列。

  新强联以大型回转支承产品和风力发电机偏航变桨轴承及主轴承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主,是服务于风力发电、海工装备、港口机械、盾构机设备等行业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洛阳(总台记者谢岩鹏拍摄)

  2024年,洛阳民营经济贡献了超62.3%的地区生产总值、超74.3%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83.2%的新增城镇劳动就业、超91.6%的企业数量,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不仅如此,洛阳还吸引了宁德时代、格力电器等大批国内制造龙头企业落户。

  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洛阳市出台《洛阳市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等政策措施,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完善府院联动机制,设立民营企业之家等,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制造业新生态

  国企民企携手共进

  2024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较2023年提升6.8个百分点。超七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规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28个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1.8%。

  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63.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9.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比重双提升,增加值同比增长65.5%,拉动规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

  围绕“十大产业”发展规划,洛阳市以中航光电、中信重工、中国一拖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吸引众多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先进农机装备、新能源电池、光电等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就装备制造业而言,洛阳市已经形成以智能装备、轨道交通、农机装备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其中,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消防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比超30%。

  记者注意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洛阳制造业发展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协作,共同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

  2024年6月28日,洛阳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公司成立后不久,其下属子公司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为民营企业提供周转贷、知识产权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入园扶持政策等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资金、人才等关键问题。

  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促进全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助力洛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制造业迈向下一个十年

  “智造”突围的洛阳,是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作为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做强重点产业链群、培育新质生产力,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去年5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介绍,河南产业的一大优势就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41个工业大类中河南有40个,207个中类中河南有197个,河南的产业是众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支撑点和结合点。

  先进装备、现代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发展迅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比如在先进装备产业领域,郑煤机集团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现代食品产业不断升级,河南食品不断进入国人厨房、迈上世界餐桌;电子信息产业中,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2024年,全年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0%。而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工业投资增长率均超出国家平均水平。

  “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在10个工业大省中排名比较靠前,这表明河南省工业在全国的地位逐步提升,整体增长态势良好,彰显出较强的发展韧性,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说。

  当前,河南省贯彻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在未来产业上前瞻布局、在新兴产业上抢滩占先、在传统产业上高位嫁接,锻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优势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崛起、创新驱动引领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原逐鹿千帆劲,智造腾飞万业荣。中原沃土之上,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正在加速成势,这也将为中部崛起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澎湃动能。

责任编辑:张亦弛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