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江西大余: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发稿时间:2025-05-24 20:12:00 来源: 客家新闻网

  □谢敏 刘琼

  “原来出借银行卡涉嫌违法!”近日,大余县街心花园广场人头攒动,大余县人民法院就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开展巡回审判,附近居民纷纷驻足旁听,王先生听后感慨道。这是该院创新“2311”普法机制,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的一个生动缩影。

  两线融合:法治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奶奶,你养老的钱可要守稳了!”法院干警用大余方言与刘老太太唠嗑,将反诈知识变为“家常话”。这是大余县人民法院《街头普法》栏目的录制现场——法官通过随机采访、情景演绎等方式,将养老诈骗套路拆解得通俗易懂。这档“土味普法”节目已推出4期,成为普法的新模式。

  大余县人民法院打造“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线上依托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矩阵,推出《街头普法》《尧法官说法》等栏目,该院官方微博账号入选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账号;线下持续开展“圩日法庭”普法活动,结合农村赶集习俗开展巡回审判、摆摊普法,今年以来已开展11场次,发放普法宣传手册1.2万余份,让法治宣传“赶大集、接地气”。

  三个品牌:精准普法守护重点群体

  “是上头电子烟?我们还是告诉老师吧!”在黄龙中学操场,学生正演绎揭露“上头电子烟”危害的情景剧《烟》,这是大余县人民法院针对防范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定制的普法剧目,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普法形式,对学生来说就像‘法治自助餐’,既饱腹又对味!”

  近年来,大余县人民法院着力培育了三个普法品牌,一是联合县教体局、团县委推出沉浸式校园情景普法栏目“蒲公英普法小剧场”,由在校学生直接参演,使普法教育言之有物、润物无声。截至目前,已围绕拒毒、防诈、防霸凌等主题制作并展播视频17期,播放量达15万次,并在江西卫视二套《晚间800》展播。二是联合该县妇联开展“巾帼法治大讲堂”,2024年以来围绕妇幼权益保护主题深入乡镇社区举办专题讲座4场次,受益的妇女干部群众逾600人。三是积极参与团县委“法治护航青春”品牌建设,与学校联合建立“‘庾’法同行 筑梦未来”未成年人法治关护站,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2024年以来,该院开展“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法”“模拟法庭”等活动42场次,覆盖师生8000余人次。

  一项机制:小案件撬动大治理

  “外嫁女也有土地权益!”这是大余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涉农村“外嫁女”权益纠纷案所做的判决,日前该案已入选全省法院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对农村外嫁女权益的保护,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促进男女实质平等。

  大余县人民法院完善案例“选育编宣”全链条机制,对具有培育价值的案件建立台账管理、动态跟踪、合力打磨,充分将业务优势转化为普法效能,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以来,入选市级以上典型案例3件,持续营造出法治社会浓厚氛围。

  一支队伍:法治之星点亮万家灯火

  “遇到劳动纠纷要保留哪些证据?”在新城镇工业园区,大余县人民法院的青年干警们拉开横幅、搭起展架,通过发放宣传册、讲解典型案例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为工人们详尽解答有关工资支付、工伤赔偿、劳动仲裁等问题。

  大余县人民法院以专业化、长效化为导向,选派出32名业务骨干担任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该院团支部、妇委会22名青年干警成立志愿普法队伍,充分发挥不同部门专业特长,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制定普法责任清单,推出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防范电信诈骗、劳动者权益保护、企业合法经营等12个普法主题,构建宽领域、多形式、全覆盖的“大普法”格局,涌现出全省“八五”中期普法先进个人、2023—2024年度全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多名普法工作能手。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