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党建赋能今朝小松换新颜

发稿时间:2025-05-27 13:56:00 来源: 客家新闻网

  开展“我在文明村镇”过端午活动。

  开展文明“九宫格”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开展春耕助耕活动。

  人气火爆的村“BA”现场。

  游人如织的第二届旅游文化节。

  千亩白莲基地。

  千年古村、红色名村——丹溪。

  □特约记者温京燕 通讯员谢洋 郑丹华

  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西北部,有一座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小镇——小松镇。它距县城14公里,济广高速和206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还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蓬勃发展的产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该镇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绿色名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省百强中心镇,镇域面积167.13平方公里,辖14个村3个居委会、267个村民小组,全镇3.8万人。近年来,小松镇坚持党建引领,从筑牢组织根基、发展特色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和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精耕细作,持续提升乡村“颜值”与“气质”,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A

  筑牢“根子”,党建引领强活力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小松镇持续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一核两会三员四微”乡村治理模式,即建强村(社区)党组织这一领导核心,成立乡村全面振兴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选聘法律事务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文明乡风引导员,组建微组织、强化微监督、提供微服务、开展微教育,激活村级组织内生动力,让乡村治理更高效、更贴近民生。

  为培养高素质后备力量,小松镇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按照“一人一策”原则,为24名后备力量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结对帮带、实践锻炼,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在党员发展方面,注重吸纳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小松镇充分发挥“一团一书记五顾问”的“外脑”作用,开展上门服务300余次,解决各项问题178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驻村领导讲党课、推行谈心谈话机制。同时,深化“导师帮带”机制,帮助年轻干部提升能力,尽快适应工作。常态化开展“松韵”大讲堂,设立荣誉墙和促进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B

  做厚“底子”,发展产业促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小松镇立足区位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户通过发展产业、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劳务用工等形式,让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产业兴旺的“甜日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在农业产业方面,稳定白莲种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白莲高产集成栽培模式,提升白莲的产量和质量。太平溪白莲种植基地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新增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雄达白莲成功认定全市首批富硒产业高标准示范基地,还打造了4个千亩高产白莲基地。

  小松镇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不断夯实村集体的“家底子”。2024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735.14万元,村均收入52.51万元,14个行政村均达到30万元以上,其中9个村超过50万元。

  在乡村旅游方面,小松镇打造“一核三片”(以圩镇为核心,背靠太平溪,涵盖耸岗瑶上片、丹溪江口片、桐江许坊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培育特色餐饮。丹溪村“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建设日益完善,耸岗瑶上片乡村旅游点建设快速推进,成功举办三届旅游文化节,小松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C

  擦亮“面子”,乡村旧貌换新颜

  小松镇将乡村全面振兴与人居环境治理紧密结合,开展全民参与、全域整治、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精致化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圩镇、村庄规划设计基本完成。精品化建设。加快推进镇村建设,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太平溪河道清污等项目加快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圩镇管理办法,完善城管考核机制,开展“你吐槽我整改”活动,圩镇更加靓丽。

  小松镇生态环境优美,丹溪古村获评第一届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优秀案例,丹溪村被命名为江西省第六批乡村森林公园,被市、省认定为水生态文明自主创建村。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评选先进典型,营造“美丽家园人人共建、优美环境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让乡村环境从“一时美”变为“时时美”。

  D

  提升“里子”,文明乡风拂面来

  文明乡风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小松镇以建设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为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移风易俗+”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张贴标语300余条,制作宣传栏20余块,印发宣传单8000余份。

  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严格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党员干部教育提醒制度,鼓励党员干部自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引导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彩礼“瘦身”、酒席“限高”、群众减负等政策,抵制婚嫁陋习、高价彩礼和大操大办,加强党员干部对子女、亲属的教育,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在全镇开展“积分制”工作,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列出工作清单、强化结果运用,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发挥典型模范带动作用,全镇目前有中国好人1名、赣州好人4名,评出首届小松“五好”人员50名。此外,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和道德评议等机制,将婚事新办、“低彩礼”和丧事简办等纳入村规民约,结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以网格化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网格员触角广、人员熟、情况明的“千里眼”“顺风耳”优势,加强红白喜事“前、中、后”日常监管,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

  如今的小松镇,在党建引领下,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大步迈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美乡村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