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文明红都绽芳华

发稿时间:2025-05-27 20:03:00 来源: 江西日报

  瑞金城市航拍

  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好人宣讲活动

  举办“客家有囍·爱在红都”集体婚礼活动,倡导婚事简办,树立文明新风

  在叶坪革命旧址群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开展乡风文明积分兑换活动

  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义诊等志愿服务

  “小巷管家”志愿者开展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瑞金金瑞湾公园以生态循环为核心,融合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5月23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揭晓,瑞金市以崭新的姿态跻身其中。这一荣誉不仅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71万红都儿女多年接续奋斗的结晶。近年来,瑞金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从人居环境改善到文化氛围涵养,从城乡焕新到文明浸润,以“润物细无声”的实践,让文明之花在红都大地绽放。

  崇德向善

  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

  徐东华以手挡刀护卫群众安全,郭世沅五十一载悬壶济世守护群众健康,陈爱华3000小时志愿服务温暖银发群体,刘接英24年如一日侍奉身患残疾的婆婆……在红都瑞金,凡人善举正汇聚成文明的星河。这些平凡的身影用不平凡的坚守,构筑起城市文明的精神坐标。越来越多的瑞金人正以点滴善行浇灌文明之花,让“模范之城”的底色愈发鲜亮。

  道德星空因榜样璀璨。瑞金市通过创新典型培育机制,建立“培育—发现—选树—宣传—礼遇”全链条体系,让先进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该市已培育出各级道德模范126人(团体)、身边好人112人(团体)、“新时代好少年”173人。

  新风正气在城乡激荡。246个村(社区)全覆盖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瑞金市民文明公约》和《瑞金市文明行为20条》成为市民追求的文明行为“新时尚”。创新推出乡风文明积分制,开展积分兑换1559场次,评选乡风文明之星1998人。打造“新风礼堂”综合体,组建“喜事管家”“公益红娘”服务队,举办集体婚礼、婚恋讲座百余场,涌现出黄小毛、谢美英等5名江西省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典型。

  文明创建融入城市肌理。该市建成各级文明单位62个、文明村镇169个、文明校园29所、文明家庭94户。公益广告与景观小品点缀大街小巷,“党的声音进万家”等宣讲活动突破万场次。从城市社区到田间地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风润城乡,入目皆新景。当文明的种子深植红土圣地,71万瑞金儿女正用点滴善举书写新时代的红都“文明答卷”。

  以文化人 擦亮红色之城新名片

  沙洲坝镇洁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身着休闲服的村民踏着欢快节拍跳起广场舞;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指尖绝活;瑞金市文化艺术中心各场馆内,广大市民或驻足观展或品茗休闲……在瑞金,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正浸润着百姓生活,通过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触手可及的高质量文化服务,让这座“红色之城”更加熠熠生辉。

  筑牢红色文化传承根基。瑞金市创新建立革命文物市、乡、村三级责任体系,通过“革命文物+社会参与”认护机制,形成全民守护文物的生动局面,成功跻身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同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将获评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红色文化“五进”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以12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为课堂,让红色教育可观可感。

  激活文化遗产时代价值。将革命旧址保护修缮、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机结合,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瑞金市通过革命旧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实现文物连片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双向促进。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年会、红色体育大会等国家级文化盛会接连落地,《少年家国梦》等系列文艺精品屡获殊荣;创新打造的“六个一”红色教育品牌,配合“红井水”数字听书、智慧导览系统等科技赋能,让革命历史焕发新生机。

  构筑立体文化地标矩阵。象湖里文化创意街区、红井步行街等重现红都市井风情,分布在叶坪、沙洲坝的连片革命旧址群展陈峥嵘岁月,金瑞湾公园、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现代场馆勾勒城市新貌。瑞金四度蝉联“中国最美县域”、七获旅游百强县殊荣,沙洲坝历史文化街区和廖屋坪-上湖洞历史文化街区入选江西省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印证着“红都今朝更好看”的蝶变轨迹。

  从阡陌街巷到活力城区,从文化广场到和美乡村,瑞金正以文化为纽带,将文明基因植入城市肌理,让文化新风充盈每个角落。

  和谐宜居 绘就幸福生活实景图

  漫步瑞金,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历史街区重现旧光景、公共卫生空间窗明几净、智慧农贸市场井然有序……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城乡面貌的迭代升级,正将这座城市打造为开放共享的“民生会客厅”。

  环境整治按下快进键。瑞金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全域治理,建立“牛皮癣”专项治理体系,创新“红色物业”管理模式,完成93个无物业小区楼道改造。生态建设成效亮眼:PM2.5年平均浓度为每立方17微克,空气优良率达99.4%,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63.2%,均居全省前列。建成3条美丽乡村示范带、31个特色示范点,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民生工程跑出“加速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瑞金市打出系统改造组合拳:40余个老旧社区焕新惠及3.2万户家庭;优化新增托幼园位4410个、学位20390个;完成三大医院搬迁改造,建成中医院康养中心,建立120急救指挥中心,完成心电、影像、病理诊断中心建设,开通“上海瑞金诊室—江西瑞金专线”;构建“5+2就业之家”服务体系,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建成托育综合服务中心,5所“一老一小幸福院”投入使用。

  智慧管理构建“新模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8处小游园与40个健身场地打造“15分钟休闲健身圈”,智能垃圾分类亭与8130个新增车位破解城市痼疾,日处理能力2万吨级污水处理厂投用配合81.6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筑牢生态基础,6个智慧农贸市场完成数字化转型,4500辆共享电单车串联起绿色出行网络。

  从基础设施到数字治理,从环境整治到服务升级,瑞金市正通过无数温暖人心的项目,编织起覆盖全域的民生幸福网。

  共建共享

  奏响全民参与交响曲

  “文明集市”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政策宣讲、养老认证等服务;志愿服务队将文明城市理念传播至每个角落;市民自发用“随手拍”参与环境整治……这些浸润日常的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城市文明,让红色故都既有秩序井然的城市风貌,更涌动人文关怀的温暖底色。

  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瑞金市紧扣群众需求,通过整合资源、完善阵地,构建起多层次文明实践活动体系。该市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实践所、246个实践站,并向经开区、企业、学校等延伸建设41个实践站点,形成“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网络。通过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将理论宣讲、文化传承等活动融入市域治理全流程,培育出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品牌,让文明触角延伸至城市末梢。

  志愿服务呈现蓬勃生机。瑞金市突出平台创建、载体创新、服务创优,有力推动志愿服务融入民生保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实践,建立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57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主动认领群众“微心愿”并开展志愿服务,红都义工联合会、蓝天救援队等组织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社区关爱等服务。目前,该市注册志愿者达5.8万人,组建志愿服务队792支,形成了全民参与、专业协同的服务格局,志愿精神已蔚然成风。

  基层治理创新服务模式。创建“红都政法轻骑队”,推动专业力量在一线开展组团式服务,实现矛盾纠纷联调、基层平安联创;“小巷管家”推动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承担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职能;针对“两企三新”群体设立的“金小哥学院”,从思想引领到城市融入提供全方位教育培训,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从崇德向善的凡人微光,到红色文化的时代传承,从宜居城乡的民生答卷,到全民参与的热情激荡,瑞金市以文明为笔,绘就了一座城市的芳华盛景。未来,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将继续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文图由瑞金市委宣传部、瑞金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