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哈尔滨以文明赋能为幸福“加码”

发稿时间:2025-06-13 16:20:00 来源: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哈尔滨市再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哈尔滨市继2015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连续第四次获此殊荣。

  一座城市阔步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繁荣振兴,更离不开丰润的文明滋养。近年来,哈尔滨全面落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的目标任务,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着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高地,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蝶变跃升。

  防洪纪念塔广场美丽的景色引客来

  在冰城,优美的景观、有序的街路、斑马线前的主动礼让、爱意满满的志愿活动,都是文明城市的美好缩影。在这一过程中,百姓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感到了温度,城市美誉度也持续攀升。

  创新理论武装 筑牢信仰之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哈尔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学习格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示范引领为牵动,持续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2024年,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万次,为城市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同时,利用“哈尔滨文明网”“文明哈尔滨”公众号、视频号等网上平台阵地,制作微宣讲短视频、开设党的创新理论“一图速览”解读专栏,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网络空间中广泛传播、深入人心。

  参观学习

  为将主流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哈尔滨市常态化组织《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八进”等活动,在全市打造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路和居民庭院楼道,开通“冰城文明号”地铁专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遍布城市各个角落。

  为了让城市文明建设更好融入百姓生活,哈尔滨市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录制宣讲视频,让来自群众身边的榜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朴实话语,让理论宣讲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组织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等组成多层次理论传播队伍,深入基层一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百姓身边。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组建“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校、军营、企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论宣讲活动。

  融入中心工作 激活发展之力

  哈尔滨市紧抓举办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重大机遇,将城市文明建设与赛事筹备紧密结合,部署开展“礼迎亚冬会·文明我先行”城乡文明十大提升行动,推出相关视频2000余个,全网传播量、互动量4000余万次。印发《文明亚冬市民手册》,组织文明风尚行动和主题活动。在冰雪季期间,适时发布“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等多封公开信,市民自发提供交通引导、暖心助游、爱心接送等文明服务10万余次,哈尔滨热情活力、温暖上进的文明形象充分展现。

  城市治理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哈尔滨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打造松花江全流域水生态系统,4.05万公顷湿地呈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宜居新场景。太平国际机场被列入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启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泊位错时共享计划,新建续建改造迎宾路高架桥等城市路桥70公里和城市水电气热管网2775公里,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687个,随着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市民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高效办成一件事”让办事更便捷

  哈尔滨市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带创建。跻身央视首批签约“国潮城市”和年度“美好焕新”城市。构建服务型政府,“12345”服务热线接诉即办,2024年推出制度性优化办事流程举措87项,新增“高效办成一件事”221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以上,政务服务“就近办”场所增加到594个。着力规范公共权力,哈尔滨市成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和全国创业融资排行榜东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市,爱商、亲商、护商、安商的良好发展环境为城市文明建设积聚新动能。

  涵养文化自信 厚植文明之根

  哈尔滨市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改造升级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等街区,花园街“黄房子”焕新亮相。梅金·肖克百年庭院、万国洋行旧址、意大利领事馆旧址等成为新晋打卡地。

  亚冬会志愿者服务外国记者

  亚冬会期间,通过80多种语言和伴随式直播特别节目等形式向全球传播亚冬声音,海内外主要媒体刊发稿件2500万+、全网信息浏览量120亿+、视频播放量2亿+,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哈尔滨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口。《让亚冬“网”事惊艳中国故事》入选2025年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

  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

  43所革命传统学校、99处红色展馆遗址……哈尔滨市充分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和东北抗联精神宣讲活动,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持续深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开展以“踏冰雪之旅寻红色印迹·迎亚冬盛会展冰城魅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精品力作,让红色文化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礼迎天下客,南北一家亲”暖心待客等文明实践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近三年,选树培育各级各类道德典型333人,注册志愿者超158万,活跃在城市重大国际赛事、重大活动和大街小巷、邻里之间。部署开展“我为亚冬代言先进典型引领专项行动”,开展巡讲巡展活动1200余场次。

  提升民生福祉 共享文明之果

  哈尔滨市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态开展交通出行便利、城市风貌提质、公共服务优化、市政设施保障等行动,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超过80%。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