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绘新景 和谐社区暖民心
发稿时间:2025-07-03 11:37:00 来源: 江西日报
清晨六点半,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柑子园社区的“三巷六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就拿着扫帚穿梭在青石板巷弄;午后两点,北站社区幸福苑百姓说事亭里,居民正围着社区干部讨论电动车充电桩增设方案;傍晚七时,步行街“后埠快警”巡逻队成员的蓝色身影准时出现在商圈入口……
这幅全天候、多维度的社区治理图景,正是后埠街以“安源红”党建为引领,推进“幸福360”工程结出的硕果。近年来,该街通过组织重构、阵地升级、服务创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作为,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标杆。
组织重构
从条块分割到一网统筹
“过去社区办事像‘打游击’,现在靠‘体系作战’。”后埠街金典社区书记的感慨,道破了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该街将全街61个红色网格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整合综治、党建、民生等多类网格为“一张网”,构建起“街党委—15个村(社区)党委(党总支)—61个网格党支部”的“1+15+61” 三级组织体系,把党组织的根扎进网格。
在金典城小区,网格长陈丽的手机里有20多个楼栋微信群,每天处理的报修、咨询信息超百条。“上个月22栋屋顶漏水,我们通过网格党支部联动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三天就敲定了维修方案。” 像陈丽这样的兼职网格员,后埠街共配备1425人,形成“社区+网格+楼栋+单元”治理链条,实现小事不出单元,大事不出社区。
更具突破性的是“党建朋友圈”的扩容机制。15个村(社区)与29个单位签订共建协议,648名在职党员“入格亮身份”,8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开展“双报到双服务”。萍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挂点党员报到后,主动牵头解决了二南塘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规划难题。“过去坐在办公室画图纸,现在走进社区听需求,才知道基层治理需要接地气的智慧。”该名挂点党员说。这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模式,推动29个共建单位向社区投放资金120余万元,解决“飞线”充电、楼道堆物等民生问题87个,让基层治理从社区独唱变为多元合唱。
阵地升级
从基础保障到功能聚合
走进后埠街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全岗通接待岗”前不见排队人群,社区工作人员正同时办理社保认证、低保申请等 5 项业务。“以前群众办事要跑三四个窗口,现在我们一人通办所有事,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10分钟。”这是后埠街推进“书记领航”行动的创新实践,通过制定“一岗通办”制度,破解基层服务碎片化困境,金典城小区通过此制度解决了困扰居民三年的电梯故障频发问题。
在硬件建设上,“15 分钟服务圈”正成为居民生活的“幸福半径”。安源区最大的党群服务中心投用以来,接待各级调研10余次;三大商圈全部建立党支部,覆盖1300余户个体工商户,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打造红色港湾;4个安源红邻里之家社区服务站辐射周边1000余名居民,北站社区的幸福食堂日均服务老年居民80余人次,72岁的张婆婆笑着说:“在这里吃饭像在家一样热闹,社区还帮我们代收快递,太方便了。”
人才支撑体系让阵地效能持续释放。后埠街推行导师帮带制,每月开设网格学堂,邀请法律专家、社会工作师等前来授课。28名网格员通过培训取得社工证书。“参加心理咨询培训后,我调解了一起持续半年的邻里纠纷,现在居民都叫我‘小巷和事佬’。”一名刚取得社工证书的网格员开心地说。该街建立网格员星级评定机制,将治理成效与薪酬待遇挂钩,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
服务创新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
“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在柑子园社区上演现实版“速办”。社区“三巷六老”党员志愿服务队发现辖区背街小巷存在卫生死角,通过网格平台上报后,街城管办、环卫所2小时内联合清理,3天内完成常态化保洁排班。“现在巷子干净得能晒谷,我们住着也体面。”居民陈大爷的话里满是获得感。后埠街培育的十余支自治队伍各具特色:后村社区“邻聚力”服务队每周开展“敲门行动”关爱独居老人,步行街“后埠快警”实现商圈“3分钟响应”,金典社区“五色花”服务队创新 “党员联户”机制,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针对新业态群体,“暖新驿站”成为双向服务的桥梁。快递员李师傅经常在驿站歇脚,“这里有免费茶水和急救包,夏天还能吹空调休息。”作为回馈,他主动担任流动网格员,半年内上报商铺违规用电隐患5处。后埠街建立新就业群体积分制,参与治理可兑换商超优惠券,目前已有127名网约车、快递员、外卖员加入 “城市治理合伙人”队伍,形成服务换服务的良性循环。
“屋场贴心会”则让民意表达更畅通。今年以来,15个村(社区)召开85场贴心会,解决路灯安装、管网改造等民生实事 20 余件,开展反诈宣传、文明祭扫等政策宣讲10余场。在二南塘社区的一场贴心会上,居民提出的楼道杂物堆积问题,一周内就完成清理并增设置物架。“不用跑社区,坐在家门口就能说事儿,这样的治理更‘走心’。” 居民吴女士表示。
从晨光中的网格巡查到夜色里的平安巡逻,后埠街的“安源红” 始终活跃在社区治理的每个场景。组织体系的深度重构、服务阵地的功能聚合、治理模式的多元创新,构成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后埠方案。正如一名老党员在“屋场贴心会”上所说:“党组织把大家的心聚在一起,让我们拥有更多幸福感。” (钟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