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农业兴 工业强 文旅旺

发稿时间:2025-07-06 20:21:00 来源: 赣南日报

  黄粉虫变身“黄金虫”,化作山乡致富引擎;山区小镇在田园间崛起工业厂房,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红色旧址焕发新生,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近年来,瑞金市持续深挖本地资源禀赋,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现代农业绘“丰”景

  走进武阳镇民益黄粉虫养殖基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麦麸香气。在恒温恒湿的智能养殖棚内,2万盒养殖箱整齐排列,数以百万计的黄粉虫正在啃食配比科学的营养饲料。

  “温度严格控制在24℃至32℃,湿度维持在60%至70%,每天定时通风3次。”民益黄粉虫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毛通过手机上的智慧养殖系统,实时监控各项环境数据。依托物联网等技术,基地实现了环境精准调控、饲料自动投喂,确保虫体蛋白质含量稳定在55%以上。

  “我们创新采用‘村集体+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与武阳镇国兴村、安富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陈小毛说。

  如今,黄粉虫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虫”,成为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产业。目前,养殖基地保有2万盒养殖规模,月均产量稳定在5000余公斤。同时新搭建的360平方米智能温室养殖棚,进一步扩大了养殖基地产能,优化了养殖流程,提升了经济效益。

  近年来,瑞金市推动农业向智能化、集约化发展,重点培育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种养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经营品牌化”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乡村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强镇拓新路

  打叉、包边、回口、包装……在江西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九堡镇分厂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各道工序。这批即将出口到欧洲的环保袋,将通过“山间公路+铁海联运”的运输接力,完成从赣南山区到欧洲市场的万里旅程。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上班按月领工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哩!”家门口建起了工厂,朱长发宝夫妻俩成为远业环保工人,两人每月工资合计有6000多元。

  像朱长发宝这样,从“田间农民”变身“车间工人”的人员在九堡镇超5000人,他们既有“洗脚上岸”实现职业转身的新产业工人,又有从沿海返乡的技术型工人,还有务工务农“双栖”人员。

  4年前,九堡镇启动“工业强镇”战略,通过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创新“村集体入股+政企共建”模式,整合土地、产业、政策等资源,推动传统农业大镇向新型工业强镇转型。

  经过数年发展,目前已有220家企业在九堡镇落户,其中包括2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镇企业年产值突破10.5亿元。

  瑞金市积极探索乡村工业发展新路径,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提升服务效能、简化办事流程,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兴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瑞金特色的乡村工业振兴之路。

  文旅融合绽新颜

  6月22日,朱坊村早早地迎来夏季第一批研学游客。在悬挂着“中央红色医院”牌匾的宗祠前,来自福建的师生们专注地记录着这里的历史故事和“红医”精神。

  这座看似普通的客家宗祠,曾是中央苏区设备最完备、医疗技术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医院所在地。随着瑞金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毗邻叶坪革命旧址群的朱坊村,凭借丰富的医疗革命遗址资源,成为游客竞相来访的热门打卡地。

  “我们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深挖革命旧址红色内涵,活化旧址陈列展示,创新游客体验,推动红色旅游、研学等业态融合发展。”朱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朱村萍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旅游+”的带动效益延伸到农业产业。朱坊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了红色康养小镇市场化运营,推动荸荠、果蔬等特色农业发展。如今朱坊村由原来的“空壳村”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范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瑞金市充分整合“红古绿”资源,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等产业串联,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如今,瑞金打造出红井步行街、朱坊康养小镇、金鹊谷营地等众多文旅融合项目,形成了集红色游、古村游、生态游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