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基层幸福网
发稿时间:2025-07-16 16:46:00 来源: 萍乡日报
在安源区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身着“安源红”马甲的网格员穿梭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调解邻里纠纷,或是排查安全隐患,或是帮群众代办事务。这生动场景的背后,是安源区以党建为引领,深耕网格化治理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安源区全面贯彻省委治理强基战略,以“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充实力量、科技赋能,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科学规划,筑牢基层治理“四梁八柱”
“以前各部门网格重叠,有时一家跑好几次;现在一个网格管到底,办事效率高多了。”说起网格化治理的变化,安源区后埠街居民李阿姨深有感触。
变化源于安源区对网格基础的重塑。该区坚持“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服务”原则,综合考量小区分布、村组边界、人口密度等实际,将全区网格优化调整为360个,形成覆盖全域的治理单元。为强化顶层设计,该区连续3年将“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纳入“书记领航”项目清单,构建“书记抓、抓书记”的高位推动机制,确保治理重心下沉落地。
在此基础上,安源区打破“条块分割”壁垒,推进“多格合一”改革,将党建、政法、民政等多个部门的专业网格整合为统一的基层治理网格,推动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管理力量向网格聚集。如今,网格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责任田”,而成了多部门协同的“综合体”。
为让网格运行有章可循,该区建立网格事项准入退出机制,明确19项纳入事项和10项网格员基本职责,划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晰边界。同时,安源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政法委每周会商研判,形成协调联动合力。截至目前,安源区360个网格已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真正成为扎根基层的“战斗堡垒”。
多元聚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小周,我家楼顶漏水,能不能帮忙协调下?”接到居民电话,凤凰街北桥外社区网格员立即上门查看,联系物业和楼上住户协商,3天就解决了问题。这高效服务的背后,是安源区对网格力量的系统锻造。
为建强网格队伍,安源区配备360名专职网格员、2701名兼职网格员,将社区专职网格员待遇纳入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通过上岗培训、集中轮训、积分激励等机制,让网格员“进得来、稳得住、干得好”。
该区创新“多元力量下沉”模式。116个机关党支部、1628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网格,落实“双到双应”机制;633名专业社工、14.3万名志愿者,形成“专业+志愿”服务矩阵;2238名新就业群体通过“新诉即办”小程序和积分激励,变身行走的“移动探头”,及时上报城市管理盲区。
“警网融合”成为治理亮点。该区探索“安源红 萍安蓝”联动模式,推动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双员”协作,落实信息联采共享、隐患联巡共查、风险联管共控等“六联六共”任务。今年以来,通过实施联席会商、流转处置、平急转换机制,该区网格矛盾化解率达99.33%,信访总量下降16.29%,实现了“1+1>2”的治理效能。
科技赋能,构建高效治理“智慧中枢”
“通过扫描墙上‘码上办’二维码反映情况,不一会儿就有社区的专职网格员来帮忙处理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在安源区东大街小桥社区,周大爷对此赞不绝口。这是该区推进“智慧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让群众诉求“快接快办”,该区依托“幸福360”智慧平台开发“接诉即办”功能,整合12345热线、综治平台力量,建立“群众上报—网格收集—平台分拨—协同处置—转办督办—结果反馈”的闭环机制。对区级解决不了的难题,启动提级响应机制,通过“幸福360”智慧平台直连市级部门,已推动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解决区级诉求10件。数据显示,平台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13470件,已办结12868件,办结率达95.5%。
如今的安源区,网格成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基层治理的“主阵地”。今年6月,“幸福360”智慧平台入选“2025数字城市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