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烽火纪|黑水河战斗:冀西地方武装的首次大捷
发稿时间:2025-08-13 10:46:00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青山连绵,行走在元氏县黑水河乡黑水河村高高的堤坝上,黑水河乡文化站原站长胡爱朝说:“现在咱们所在的位置是黑水河战斗遗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八路军129师骑兵团的帮助和冀西民训处的指导下,元氏抗日县政府于1938年1月1日在元氏西部重镇南佐成立……”
1940年,日军为了把华北作为兵站基地,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开始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日军先后占领了南佐、马岭等地并建立了据点和炮楼,遂以此为基础继续向西推进,对元氏西部30个村庄的根据地进行骚扰和袭击。为了保卫根据地,打开元氏对敌斗争局面,1940年3月,太行一军分区领导决定派以尹先炳为司令员的冀西游击队(简称“冀游”)开赴元氏,拔掉根据地边沿的马岭敌据点。
驻扎在马岭的敌人是国民党原13支队的一部分,1940年3月19日、20日夜,冀游3支队、6支队配合元氏县独立营对马岭之敌连续进行了两次强攻。但由于马岭据点工事非常坚固,战斗打到天亮,部队被迫撤出战斗。
正当冀游部队集结在北沙滩、旷村一带休整待命之时,南旷村后的大山上传来巨大爆炸声。冀游尹先炳司令员命令2连长范金标立即带几名侦察员去侦察情况。范金标机灵干练,不大一会儿就摸清了敌情:日伪军300余人,早晨从南佐据点出发,在岳庄抢粮后,沿岳庄至黑水河大道西进,有向根据地进犯的企图。此时冀游及独立营的兵力超过敌人五倍,而且黑水河一带地形中间有一道大沟,两面大山对峙,便于包围歼灭敌人。战机难得,冀游各部队火速进入了预定位置。
半小时后,在黑水河东南方向,元氏独立营时隐时现地用枪声把敌人向着包围圈内的大沟里引。100多名日军摇动着雪亮的刺刀,紧紧咬着独立营穷追不舍,一步步地钻进了冀游部队的包围圈。日军进入包围圈之后,埋伏在大山垭口的3支队居高临下,首先迎头痛击敌人,把日军打得缩回了大沟。随之埋伏在沟南、沟北山坡上的6支队战士也向敌人发动了冲击。他们在大沟内将敌人拦腰切成数段,分头打击,并切断敌人的后路。尾随在后边的伪军遭此突然袭击,恐慌万状,丢下前面的日军没命地向东南方向夺路逃窜。日军突遭打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端着刺刀,背靠着背相互掩护着疯狂反扑。顷刻间大沟里一场白刃战开始了。整个大沟,刀光闪闪,弹片横飞,日军连死带伤达一半多。
被围的日军见突围无望,且战且退进入沟西一座大庙(桂林寺)内,企图负隅顽抗。桂林寺庙墙很高,全是青砖砌成、十分坚固。庙的正前方是一片开阔地。敌人在庙的大门口架起两挺机枪,封锁前沿。冀游战士几次冲锋都被打了回来。为迅速消灭大庙里的敌人,冀游指挥员决定实施“火攻”。下午4时,大批柴草运到了寺庙的大殿外。战士们悄悄从后面登上大殿的屋顶,揭去瓦片,一面往里投掷手榴弹,一面在大庙侧后架起了一堆堆的高粱秸。大火烧起来,风助火势,顷刻间整个大庙被大火和浓烟所吞没。敌人拼命地往外冲,被冀游战士的排子枪、机关枪和手榴弹打得横七竖八死伤惨重。战士们乘机冲进大庙,活着的日军均被俘。
黑水河战斗从上午10时开始,到下午6时结束,共毙伤日伪军200余人,俘获日军3人,缴获山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掷弹筒两具、步枪百余支、战刀数把。事后得知,这次战斗歼灭的日军是“士官训练队”,其成员都是尉级军官以及即将被提升为少尉的老兵。
黑水河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元氏县委、县政府以及地方武装力量独立完成的一次完胜战,打出了我军的士气与威风,鼓舞了战士的士气,同时也坚定了太行山根据地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记者 董子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