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减法 更轻松 体验感拉满 “高性价比”依然扑面而来
发稿时间:2025-08-29 10:1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个多月前,霍明悦参加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婚礼。
这个在哈尔滨某机关工作的年轻人冲着集体婚礼“省钱省力”,和爱人主动报名参加了7月19日举办的2025“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公益集体婚礼。她说,集体婚礼在新娘妆造、婚纱、典礼仪式等环节,免费提供一站式服务,“该有的仪式都有,很简约,也减轻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像霍明悦这样的年轻人有不少。近几个月来,全国多地都举办过集体婚礼。5月1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届博士生集体婚礼举行,116对新人参加;5月16日,重庆市北碚区举办“爱满北碚,情定半山”第三届集体婚礼,8对新人参加;5月17日,“合心同行·爱满庐州”合肥市第九届青年集体婚礼举办,50对新人参加;同日,在重庆大渡口举行的“牵手团缘·青春偕进”青年集体婚礼,吸引了54对新人参加;7月19日,2025“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公益集体婚礼举行,来自全国的22对新人参加……
集体婚礼不是新花样了,为何依然在各地盛行?
“减去”负担
原本,霍明悦计划旅行结婚,预算3万元。但参加集体婚礼,主办方没有额外收费。结婚前,她和爱人也曾考虑办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婚礼,预算12万元。
后来,二人也没有再办婚礼,“我们把省下的钱买房了。”
参加这次集体婚礼没有耽误二人过多时间。霍明悦说,承办部门在线上与其联系,仅仅是在集体婚礼前两天,进行了短时间彩排。
“其实我们更想参加集体婚礼,觉得很轻松。”在大兴安岭地区某机关工作的胡柳,参加了8月6日在漠河举办的集体婚礼,她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婚礼当天,主办方把手捧花、红盖头交给大家,告诉他们“跟着流程走就可以”。胡柳觉得很省心。
这一由大兴安岭地区妇联办的集体婚礼,融入了中式传统婚礼风格。这一风格恰恰是胡柳喜欢的。虽然喜欢,但胡柳坦言,如果没参加集体婚礼,也不会考虑办一场中式婚礼,“要是自己办的话,比较繁琐、比较麻烦。”而集体婚礼则让这一切变得简便了许多。
今年5月17日,来自合肥市瑶海区城东街道的95后金彦辰和蔡淑湉均参加了“合心同行·爱满庐州”合肥市第九届青年集体婚礼,50对青年来到合肥瑶海青年创意田园,身着中式礼服完成相应仪式。
金彦辰是瑶海区城东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和爱人一直对传统中式婚礼抱有期待,但此前,因为听说婚礼有大量细节和流程而“望而却步”。在工作对接和信息传达中,她了解到本次集体婚礼“文明、节俭、隆重、和谐”的原则,“婚礼报名人数需要一定规模,作为青年工作者,我应该积极响应。由于本次集体婚礼简约、庄重又充满仪式感,既满足我们的期待,也弥补了我们没办过中式婚礼的缺憾。”
她坦言,对于刚工作不久、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年轻人来说,独立筹办一场理想的传统婚礼,各方面压力都很大。而集体婚礼由团组织精心策划、统一安排,流程高效又不失隆重,具备年轻人向往的集体拜堂、传统婚服等中式婚礼元素,让大家纯粹地享受重要时刻。
旅拍、订酒店、对细节、现场布置、婚庆仪式……筹备一场传统婚礼的繁琐和漫长,给越来越多年轻人带来压力。
“光订酒店就跑了5家,婚庆公司的报价单看一次头大一次。”28岁的张科是赛迪信息的设计师,新婚妻子沈晓慧在重庆大渡口区机关工作,两人自打有结婚的想法,就被身边已婚朋友的吐槽和密集的婚庆商业链条包围。
当初看到“牵手团缘·青春偕进”青年集体婚礼的宣传片时,他们几乎是“秒决定”报名。“不用自己操办,还能和几十对新人一起分享喜悦,太吸引我们了。”
这场在大渡口爱情公园举办的青年集体婚礼是2025年青年集体婚礼示范活动,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团重庆市委、中共大渡口区委、大渡口区人民政府、重庆单轨集团、重庆轨道集团主办。从报名结果看,参加本次集体婚礼的54对新人,95后占比超过六成。
对年轻人来说,集体婚礼最直接的吸引力,是“减法”带来的轻松。
重庆市北碚区的“爱满北碚,情定半山”集体婚礼已成为常态化婚恋活动,今年已举办三届。参加今年集体婚礼的新婚夫妇葛洪才、唐芳算过一笔账:传统婚礼从订场地、拍婚纱到请司仪、办婚宴,少说要花10万元,还得提前3个月抽时间对接各种细节。
“我们俩工作都忙,光是协调双方亲友的时间,就够头疼的。”唐芳说,集体婚礼让他们十分省心,主办方协调好了场地布置、服装租赁,甚至连流程表都提前发到手机上。“我们只需要准时到现场,跟着节奏走就行。”
“以前总觉得,婚礼就得是大操大办的仪式,没想到集体婚礼能这么让人踏实。”这对新人最初想参加集体婚礼时,也纠结过,“害怕会被朋友笑话”,但她的闺蜜了解了这个活动后,鼓励他们以这种方式让更多人见证幸福时刻,同时也给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互动性仪式感受青睐
“减法”不意味着“缩水”。相反,集体婚礼用巧思做了许多“加法”,让仪式感更足了。
重庆北碚半山里景区是个封闭式场地,既避开了无关人员的打扰,又保留了自然的野趣。“爱满北碚,情定半山”集体婚礼主办方由北碚区委宣传部、团北碚区委、北碚区妇联、北碚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组成,他们特意选了百合花盛开的季节,“百年好合”寓意藏在花丛里,不言自明。新人们携手走过“十步阶梯”,对应着“相识”“相恋”“钟爱一生”等不同阶段。
葛洪才说:“走台阶时想起和唐芳从恋爱到结婚的每一个阶段,一步一步,像在回放我们的故事,五味杂陈,过往有开心快乐也有困难,好在我们都坚持下来了,这种感觉比任何华丽的誓词都动人。”
在花海盛放中,他们发现,这场没有豪车车队、没有复杂流程的婚礼,反而让他们更能沉下心感受彼此。
重庆轨道把仪式感拉满这座网红之城。作为全国首创,当地把单轨2号线列车打造成“幸福列车”,54对新人坐着它穿梭在城市里,沿途打卡李子坝轻轨穿楼、动物园等网红地点。沈晓慧记得,车厢里的乘客看到他们穿着礼服时主动让出通道,新人分发喜糖……陌生人之间的单纯的善意、祝福让车厢内温馨流动。
传统意义上的婚礼,所有人都围着一对新人转,当天的各种仪式也是精心为新人准备的。集体婚礼打破了这种模式。大家的关注点不再是一对新人,而是几对、几十对甚至上百对。这是否会削弱婚礼的专属感?
霍明悦觉得不会。在她看来,婚礼最重要的是氛围而非专属。集体婚礼现场更加盛大,更多人分享喜悦。多对新人在同一场地举行婚礼,亲友们共同庆祝,这种氛围让她难忘。
集体婚礼中也有让霍明悦印象深刻的小环节。当天,主办方安排了抽奖环节。“我们获得了全场最高奖一等奖。这样的好彩头,这份特别的、大大的幸运,对我们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胡柳觉得相比而言,在集体婚礼上新婚夫妇能更沉浸到婚礼中,不用考虑其他事情。她说,传统婚礼中,新婚夫妇很多时候需要配合各环节,跟来往宾朋互动、迎来送往。集体婚礼没了这些“繁文缛节”。二人能有更多互动,也更放松。
她还分享了一个小细节。当天拜完天地后,大家去了漠河北极村,在树上挂了祈愿牌,祝福婚后一切顺遂。这样特别的环节,让她的婚礼仪式感满满。
人生中的独特记忆
蔡淑湉看过瑶海区往期青年集体婚礼的照片,都是“大场面”,也是人生不一样的体验。今年活动举办地在青年创意田园,让她感受更加独特。由于特别喜欢中式仪式,这次集体婚礼让蔡淑湉圆了梦。她觉得,这不是形式主义,同时,相邀好友一起参加集体婚礼,请他们在台下见证,意义非凡。
宿州市砀山县曹庄镇孙楼小学教师汪媛从“青春砀山”微信公众号得知青年集体婚礼相关信息。筹备时,她有过“小纠结”,担心集体仪式会不会“不够个性化”“太繁琐”。但婚礼现场给每对新人预留了传统风俗、簪花、梳头、交换玉佩等专属环节,让大家感受独特仪式感。
“集体中式婚礼,让大家感受到传统婚姻文化里的责任与美好,也体会到现代社会对年轻人婚恋的支持。期待能将小家庭经营得温馨又有活力,成为身边年轻人婚恋、家庭生活的学习榜样。”汪媛说。
“以前总觉得婚礼是两个人的事,没想到一群人的祝福能这么有力量。”唐芳说,集体婚礼后,他们和邻座的新人交换了微信,现在偶尔还会约着聚餐,“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年纪,经历也像,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
“那么多对新人一起庆祝,现场氛围特别热烈、喜庆、温馨,这种共同的喜悦和祝福是单独婚礼很难比拟的。”参加北碚区集体婚礼的青年刘燕表示,在这样一个由官方组织、众多新人共同参与的盛大仪式中宣誓,感觉特别庄重、有纪念意义和社会意义,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更打动他们内心的,是跨代际的情感传递。在大渡口那场集体婚礼上,一对金婚夫妇向新人分享了60年的婚姻心得,那些岁月沉淀的感悟,让在场的年轻人深受触动。
老人们发言时,场内外近千人安静下来,许多人拿起手机拍照、录视频,发言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比起长辈平时说的‘要好好过日子’,这种走过岁月的分享,更能让我们明白婚姻是什么。”沈晓慧说。
“那次集体婚礼采用了新中式集体仪式,带来的庄重感增强了青年对婚姻的重视和归属感。”团大渡口区委书记徐琼介绍说,当下青年婚恋面临社交圈窄、成本高、压力大等问题,集体婚礼作为一种集体性、公益性的形式,契合了社会对解决青年婚恋难题的需求,也符合大渡口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政策导向,体现了党委政府对青年群体的关怀和支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 杨雷 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