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特色养殖“多点开花”——看石家庄如何激活产业活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稿时间:2025-09-10 11:22:00 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秋日的石家庄,城乡间的养殖场处处涌动着生机:元氏县的标准化兔舍里,白白胖胖的肉兔蹦跳撒欢,雪白皮毛在阳光下泛着柔光;栾城区的智能化鸡场内,自动喂料机匀速运转,蛋鸡低头啄食“营养餐”,听不到往日的嘈杂;藁城区的梅花鹿养殖场中,小鹿们或追逐嬉戏,或低头啃食新鲜草料,鹿角在枝叶间若隐若现;元氏县的全蝎养殖车间里,密密麻麻的蝎子在鸡蛋托上爬行,窸窸窣窣的声响汇成独特的“产业交响乐”……

  如今,从家家户户熟悉的鸡、兔、驴,到颇具特色的梅花鹿、全蝎、鸵鸟,近二十种畜禽养殖项目在石家庄“遍地开花”,一个个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殖场星罗棋布,不仅撑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更用鲜活的产业实践,绘就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画卷。

  特色品种引路

  小产业蹚出致富新路径

  在元氏县槐阳镇来厢村,肉兔养殖早已成了村民口中的“致富宝贝”。

  “咱这肉兔浑身是宝!兔肉细嫩鲜美,是城里餐桌上的抢手货;兔皮韧性好,能做皮衣、皮包,市场行情一直稳中有升;就连不起眼的兔粪,发酵后撒进蔬菜大棚,比化肥还养地,种出来的菜又嫩又绿!”村党支部书记王玉腾说起肉兔,话里满是自豪。为带乡亲们一起增收,来厢村整合闲置土地与旧厂房,前后投入850万元,探索出“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建起了占地200亩的标准化肉兔养殖场。

  走进养殖场,一幢幢兔舍规划得整整齐齐,蓝色屋顶搭配白色墙面,在田野间格外亮眼。推开兔舍大门,遮阴网挡住刺眼阳光,通风系统嗡嗡运转,地面干净得几乎没有杂物,完全没有传统养殖场的异味。目前合作社已引进种兔3000余只,每月出栏近万只,主要销往四川、河南、贵州等地,还为100多位村民提供了岗位,大家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每月挣三四千元,真正实现“顾家又赚钱”。

  藁城区西关镇李家疃村的财鹿养殖场里,梅花鹿成了“活招牌”。养殖户刚添上苜蓿草,一群梅花鹿就围了过来,有的低头咀嚼,有的抬头张望,偶尔还有几只追逐撒欢。“这鹿是‘奔跑中的药、可食用的宝’,鹿茸、鹿血、鹿肉全值钱!”负责人李翠华从2011年开始养鹿,从最初的5头试养,到如今存栏80多头精品梅花鹿,早已成了“养鹿能手”。

  元氏县苏阳乡李家庄村的养驴基地,则藏着翟力国的创业故事。2018年,他看到本地驴肉烧饼受欢迎,琢磨着“驴肉需求大,养驴肯定有前景”,便从新疆引进40头驴试养。可没技术没经验,几头驴刚买回来就腹泻,急得他团团转。为学技术,他带着团队跑山东、河南的养驴场,从喂料比例到疫病防治,一点点记、一遍遍试,笔记写满了3本。如今基地存栏超1000头,他也成了“养驴专家”,不少村民还来请教技术,翟力国毫无保留分享,打算带动更多人一起把养驴路走宽。

  科技赋能升级

  智能化撑起产业硬脊梁

  特色品种是“敲门砖”,科技赋能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栾城区的河北宝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到养殖基地,仿佛进入“智能宿舍”:一排排标准化笼架整齐排列,自动喂料、饮水、控温、清粪、拣蛋设备不停运转,几乎看不到人工忙碌。“以前养鸡得雇好多人,天不亮就拌料喂鸡,中午捡蛋,晚上查温度,忙得脚不沾地还容易出错。”总经理付庆海感慨,现在全封闭鸡舍+智能系统,温度高了自动降温,湿度低了喷雾补水,喂料、清粪全自动化。

  出了鸡舍,种蛋分拣车间更见科技实力。传送带上,圆滚滚的种蛋“骨碌碌”滚动,经过进口自动分级设备时,传感器快速检测大小重量,机械臂精准将不同规格的种蛋分到对应传输带,最后自动装盘。

  “设定好重量区间,设备每小时能分2万枚,准确率99%以上,比人工快十好几倍!”付庆海拿起一枚种蛋介绍,这样孵化出的鸡苗大小整齐,客户抢着要。更让人点赞的是,公司2021年建了鸡粪发酵车间,用翻堆机将粪污处理成有机肥料,既能卖给农户种地,还能自己种果树,“养殖—粪污—种植”的循环模式,既环保又多了份收益。

  藁城区南营镇王宫村的琪宸养殖场里,九万只鹌鹑叽叽喳喳的叫声,像支欢快的“增收曲”。养殖户赵彦青养鹌鹑八年,从几千只到九万只,全靠自动化设备助力。

  “以前上料、清粪全手动,忙得饭都顾不上吃,现在机器全包,我一个人就能管九万只!”赵彦青戴着手套收鹌鹑蛋,每枚蛋小巧玲珑。“别看蛋小,营养高,老少都爱吃,每天产1500多斤,外地客商上门抢,还和企业签了长期供货协议,收益稳稳的。”他笑着说,下一步打算引进深加工设备,把鹌鹑蛋做成卤蛋、真空蛋,让小蛋卖出好价钱。

  元氏县全蝎养殖基地的车间里,科技也改变了传统养殖。负责人李竹江拿起一块鸡蛋托,托内蝎子密密麻麻:“以前靠经验控温,成活率低,现在有智能设备,温度湿度精准控制,成活率提高20%!”协会还引进烘干设备,烘干后的全蝎保留营养又香酥易存,接下来还要研发蝎子酒、口服液,让小蝎子释放大能量。如今石家庄鸵鸟年育种量占全省43%,鹌鹑存栏占90%,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科技注入的强劲动力。

  全链协同发力

  多点开花激活振兴新动能

  如今的石家庄,特色养殖早已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呈现“多点开花、全链发展”的态势。除了肉兔、梅花鹿、毛驴、蛋鸡、鹌鹑、全蝎,蜜蜂、鸽子、狐狸、鲟鱼等近二十个品种也在这片土地扎根,从“单一养殖”向“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延伸,每个环节都不断完善,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在政策扶持下,特色养殖不仅让农户腰包鼓起来,更带动了乡村配套发展。来厢村因养兔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还建了文化广场;李家庄村的养驴基地带动了饲料运输、屠宰加工等产业,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宝登农业的生态循环模式,为周边种植户提供了优质肥料,推动了种养结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借着特色养殖的东风,基础设施更完善,产业活力更强劲,村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足。

  未来,石家庄将继续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生态化、智能化养殖上持续发力。一方面优化特色品种结构,引进更多市场前景好、适合本地发展的品种;另一方面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鼓励更多企业搞深加工、创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会加大技术推广和政策扶持力度,帮助更多农户掌握先进养殖技术,加入特色养殖队伍,让更多“土宝贝”变成“金招牌”。

  在特色养殖的持续带动下,石家庄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稳,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文/记者 杜倩倩 图/记者 张晓峰)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