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社会资源赋能 小草学堂“点单”

发稿时间:2025-09-17 09:5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老师,你们下节课什么时候再来呀?”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白云村的“小草学堂”里,课程刚刚结束,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围住了几名身穿红色马甲的老师。几个小女孩害羞地递上用卡纸精心制作的小礼物,而另一些孩子则直接用一个大大的拥抱,表达他们最纯粹的喜爱与不舍。这一幕,是“小草学堂”日常的温暖缩影。

  几名让孩子们依依不舍的老师,来自岚山区领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他们带来的不是传统的语数外课程,而是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课。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穿着马甲的“客人”就像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看见、陪伴和引导。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在日照的各个角落,66个“小草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快乐驿站。这背后,是一场由共青团日照市委牵头,联动45家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高校团队的社会化赋能行动。

  专业力量精准滴灌:从“心”出发,守护成长

  “每个人都有沮丧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它呢?”在高兴镇白云村的课堂上,领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老师并没有使用深奥的心理学词汇,而是通过一本绘本故事,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在团队游戏中,老师巧妙地鼓励那些原本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融入集体,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释放负面情绪。

  “我们用的方法叫‘绘本疗愈’,目的不是灌输理论,而是通过故事和游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情绪、面对挫折,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该中心执行主任周升芬介绍。

  这些课程并非临时拼凑,而是经过长期打磨、已在商业市场验证的成熟体系,由麦田慈善基金会免费提供给公益项目使用。授课的老师也并非普通志愿者,而是全部考取了相关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

  类似专业化服务,是今年“小草学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意味着服务不再停留在简单的“陪伴”层面,而是向更深层次的“赋能”迈进。同样精准触达孩子们成长痛点的,还有日照爱尔眼科医院志愿服务队带来的“我是小小眼科医生”课程。

  在石臼街道海景社区,眼科专家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集科普、预防、检测、解读于一体的综合性眼健康活动。孩子们不仅听取了关于近视防控的知识讲座,还亲身体验了电脑验光,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视力检查报告。

  社会资源多元赋能:从“一张纸”到“一片天”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刚刚用废纸做出来的新纸!”在秦楼街道尚德社区的“小草学堂”里,来自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主任周文龙,正向孩子们展示他们亲手完成的作品。这场名为“我是小小造纸家”的科学实践课,让孩子们兴奋不已。他们亲手体验了从废纸到纸浆,再到一张洁白新纸的奇妙过程,直观地理解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

  这是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反哺社会的生动案例。周文龙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成熟的课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这种结合企业特色的赋能方式,让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也让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温度。

  在团日照市委发布的“社会资源赋能服务清单”上,类似特色课程琳琅满目。这份清单整合了全市45家单位的优势资源,形成了六大类别的“课程菜单”,供各个“小草学堂”按需选择。

  这份清单的推出,标志着“小草学堂”的课程供给从零散走向系统,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

  “点单”模式的社区回响:从“找资源”到“选课程”

  “以前,为了给孩子们安排暑期课程,我们得自己到处去挖资源、找机构,费时费力。现在好了,团市委直接提供一个课程列表,我们只需要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我们空闲的时间去‘点单’,然后直接和课程方协调就行。”尚德社区党总支书记高麒滢对这种新模式赞不绝口。

  这种模式让社区工作“省力又省心”,最关键的是“孩子满意”。社区可以更专注于组织和协调,而不是在寻找资源上耗费过多精力。过去,社区每周能安排一两节课已属不易,而现在,通过结合清单上的资源和社区原有的培训机构课程,每周可以轻松安排3到4节高质量的互动课程。

  这种点单式服务,不仅激活了供给端的社会力量,也精准响应了需求端的社区和家庭。它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顺畅地流向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这背后,是共青团组织作为“搭桥人”的积极作为。

  孙向阳 范开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责任编辑:白珂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