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通化市开展多元艺术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发稿时间:2025-09-20 17:40:00 来源: 彩练新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8日,通化市文联联合通化师范学院、团市委、国网通化供电公司、通化市新华书店、东昌区爱心志愿者协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相关文艺活动,以多元艺术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在通化师范学院融创园展厅内,一场名为“红色记忆”的松花奇石、松花砚艺术展吸引众多师生驻足。展览以“传统文化+红色元素”为创作理念,将松花石的自然之美与红色文化的厚重感深度融合。其中,《红船》系列松花石作品成为焦点,作品通过天然纹理与人工雕琢相结合,呈现出了红色精神代代传扬的故事。

  “红色文化为松花石艺术品创作注入了灵魂,让历史从书本中‘走’出来,变得可触可感。”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张新在介绍创作理念时说。

   

  展厅内的“光影中的红色记忆”主题摄影展通过历史照片与实物相结合,串联起通化地区的红色脉络。展览分为“红色文物”“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三个板块,既有当年抗联部队使用过的煤油灯、草鞋等珍贵生活物品,也有当代摄影师重走抗联路拍摄的密营遗址、纪念碑等场景。实物与照片将现场师生“引”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收集拍摄这些作品时我常想,如果抗联战士能看到今天的山河无恙,该多好。”通化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国霖在展览现场与学生交流时感慨,“镜头是我的笔,光影是我的纸,我要把这段珍贵的历史写进每一帧画面里。”

   

  在“听老兵故事 读红色经典”环节,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润兰、中国好人初建美、大学生代表陈雨含、刘夕多及少先队员代表杨惠迪,分别以“口述+阅读+表演”的形式展开跨代际对话,深刻诠释着“信仰如磐”的深意。

  其中,少先队员代表杨惠迪从一段口琴演奏开始,为在场师生讲述了杨靖宇将军创作《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为战士们鼓舞士气,用生命诠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故事,使现场观众深受触动。

  “参加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很大,李奶奶在台上的讲话,让我非常感动。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一定从前辈手里接过红色接力棒,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化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大三学生陈雨含说。

  活动中,通化师范学院聘请初建美、李亚南、王国霖为理论宣讲员,聘请张新为美术学院企业行业导师,并颁发聘书。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是通化市文联“红色文化精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通化市文联通过组织开展赏一方松花石红砚、观一场东北抗联主题摄影宣讲、读一本红色经典书籍、撰一副红色楹联、访一次红色展馆文艺采风、传红色精神书法美术作品创作等6大系列活动,不断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并组织各协会开展文艺创作、展示活动。

  其中,20幅书法、美术作品入围、参展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创作楹联231副,诗词54首,在通化日报刊发专版4块;通化县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国霖“护好红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事迹于9月8日被《人民日报》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宣传、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广大文艺家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力量、有共鸣的文艺作品,让历史的回响化作新时代的号角,激励广大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通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林丽说。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