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地方资讯 >> 正文

告别“手机依赖” 青少年可试多巴胺管理法

发稿时间:2025-10-22 10:48:00 来源: 西安发布

  刷短视频停不下来、写作业总忍不住摸手机、刷完手机心里空落落……这些并非是孩子没毅力,而是手机中的即时多巴胺在悄悄“绑架”注意力。别担心,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心理科刘婷医生设计的专属方法,能帮孩子重新掌控时间与状态。 

  先弄明白:手机为何让你上瘾? 

  手机里的短视频、游戏、消息提示,像迷你糖果一样,无需等待、不费力气,一点开就能获得快乐。但这种快速快乐很短暂,好比喝糖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最终让你没法专注做需要等待的事,比如背单词、写作文、和朋友线下聊天等。 

  3个“实战方法”从被动刷手机到主动管手机 

  方法1:给手机设门槛,减少无意识触发 

  物理隔离法:写作业时,将手机放在客厅、父母房间,或用手机锁盒锁起来。看不见、拿不着,就不会总想着摸手机,初期可能不适,三天就能适应。 

  断联小技巧:关闭所有APP的推送通知,只留电话、短信和学习类APP通知。手机不响,就不会打断专注力。 

  “换皮肤”小心机:把手机壁纸换成待办清单,如今天背20个单词或练30分钟篮球,锁屏密码设为目标分数或励志短句。每次开手机先看到该做的事。 

  方法2:用长快乐替代短快乐,重建多巴胺节奏 

  列出替代清单:将刷手机时间换成能带来持久快乐的事。比如刷短视频1小时换成拼乐高、画漫画、玩滑板;睡前刷手机换成听有声书、和父母聊校园事、写日记;课间刷手机换成和同学跳皮筋、踢毽子、走廊散步等。 

  试试延迟满足的小游戏:比如想看某部连载动漫,告诉自己先认真听完这节课,放学回家看2集;想玩游戏,就约定写完作业、整理好书桌后,玩30分钟。慢慢会发现,等一等后的快乐,比随手点开的快乐更有成就感。 

  方法3:和家人“组队”,让管理更轻松 

  制定家庭手机公约:和父母一起商量规则,比如晚餐时间全家不碰手机;周末上午一起去公园,手机放包里只用来拍照;每晚10点后,手机统一放客厅充电等。有家人共同遵守,就不会觉得被限制。 

  让父母当监督伙伴:如果担心忍不住刷手机,可请父母帮忙提醒。比如写作业时,让妈妈每隔40分钟来看一看,若在玩手机,就温和提醒“该专注啦”;也可以和父母互相监督,彼此鼓励、共同进步。 

  刘婷表示,手机并非坏东西,可以查学习资料、与远方朋友视频、记录生活趣事。我们要管理的不是手机,而是自己的注意力,把更多时间留给能让自己成长、开心的事,慢慢就会发现,不被手机“绑架”的日子,更有趣、更充实。 西安报业医卫康养事业部 彭朔 

责任编辑:张亦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