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赣州南康区:弘扬客家文化 推进文旅发展

发稿时间:2022-08-22 23:35:00 来源: 赣南日报

  非遗进校园传承培训,南康区职校学生正在进行鲤鱼灯展演。

  ↑非遗进景区,非遗传承人在进行五节龙表演。

  ←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 (资料图片)

  □黄学德 特约记者刘家喜 文/图

  “渺渺疏林集晚鸦,孤村烟火梵王家。幽人自种千头橘,远客来寻百结花。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只疑归梦西南去,翠竹江村绕白沙。”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途经南康时写下了这首《舟次浮石》。其中,诗中所说的雨前茶,就是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浮石乡蕉溪村的蕉溪绿茶。

  2022年1月,南康蕉溪绿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赣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南康蕉溪绿茶制作一道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的还有南康藤编技艺、赣南嗦粉制作技艺、南康花生巴制作技艺等。这是南康区近年来大力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透过历史的云烟,漫长历史与厚重文化,总会以一定数量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形式留存在其演进的土地上。客家唱船习俗、南康古文、南康鲤鱼灯、南康天车、民间文学《木根源》等这些留有先民手泽,凝聚先人智慧,反映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南康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古人馈赠给我们的一笔不可再生的财富,它们既弥足珍贵又历久弥新。

  A

  加大资金投入 夯实创建基础

  翻阅南康区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该区每年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了政府工作议程。

  近年来,南康区先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区财政每年给予非遗保护一定的专项资金。2019年,该区投资1650多万元在南康家居特色小镇建设了3400平方米的南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陈列了国家级、省、市、县级非遗项目20多个,其他客家文化元素展品1500多件,展览馆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南康客家先人生产、生活及文化活动场景。此外,在南康区寨坑村、龙岭镇李源村分别建设了1个国家级项目、5个省级项目传习所,在唐江镇建设了南康雪片糕国家级非遗工坊和市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在龙岭镇建设了南康荷包胙国家级非遗工坊,在南康职业中专建设了非遗进校园传播基地,为创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提供了一个个良好的平台。

  据了解,《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南康区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作,本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理念,切实抓好客家传统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和申报工作。通过多年的普查,该区基本摸清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建立了南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档案,并对搜集与征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实物和文献资料进行陈列、展示、研究和管理。多年来,该区挖掘了一批非遗项目,培养了一批传承人,设立了一批传承基地,开展了一系列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坚持了非遗资源融入现代生活,传播客家文化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找突破。目前,南康区拥有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保护项目5个、市级保护项目17个、县级保护项目87个。

  B

  搭建多种平台 展现传统文化

  南康区客家人聚多,民俗活动也多,如婚丧嫁娶、节日、礼仪、农事、庙会等等。“在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中,通过整理、提高、创编客家人有代表性的音乐、曲艺、舞蹈作品,对弘扬优秀客家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作用。”南康区文广新旅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为此,该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每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开幕式民俗展示展演”“广场文化”活动、“春节联欢晚会”、赤土畲族乡“畲乡风情”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挖掘了一批非遗项目,如“南康古文”“抬毛老爷”“装故事”“喷塔”“上洛弹唱”“河蚌舞”等等;

  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工作,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培养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开展非遗展示展演等一系列工作,有力推动南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2021年编辑出版了《南康文化旅游丛书》,由广东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进一步提升了南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水平。

  ……

  C

  强化交流互动 创新活态传承

  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南康区加强对重点项目的保护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习活动。该区积极推动南康鲤鱼灯、南康花生巴、南康荷包胙、南康雪片糕、南康藤编等项目,参加省、市、区非遗购物节和文创大赛,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南康花生巴参加江西省非遗购物节,在省文化馆整整一大货车全部销售一空;

  南康荷包胙多次参加江西省商务厅举办的美食节,每次人气爆满,好评如潮,经济效益年年递增;

  2019年,央视《消费主张》栏目对南康荷包胙作了专题报道,通过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各类活动,既提高了非遗项目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传承人对非遗保护事业的热爱,使他们看到了非遗保护的前途和希望,又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增添了满满的正能量。

  ……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文化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康区在南康家居小镇建设了传统美食街,以每年的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秋季订货会为载体,开展“传统美食节才艺比赛”“南康木匠制作才艺比赛”,进一步强化非遗活态传承活动,形成产业集聚。同时,通过以师承方式带徒学艺、举办培训班和体验互动活动、开展研究创新创造等举措,把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人文环境一起进行保护,振兴传统手工艺,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如今,随着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南康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客家文化这朵奇葩正伴随着乡村的振兴发展开得更加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