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江西宜黄:创新发展模式 “蔬”写振兴篇章

发稿时间:2024-06-17 10:48:00 来源: 抚观天下

  夏日时节,在宜黄县的广袤田野上,贝贝南瓜、羊角瓜、辣椒等果蔬正蓬勃生长,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将蔬菜产业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宜黄县棠阴镇小河村小河弯弯田园综合体,一排排智慧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大棚内,贝贝南瓜藤蔓缠绕、果实饱满,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小河村党支部书记周俊平忙碌地穿梭在大棚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南瓜甜度高、口感好,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等到6月中旬,这些南瓜就可采摘上市,到时候村民们都能分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周俊平介绍道。小河村的故事,要从2021年说起。那时,村里有不少荒地,村民们的增收渠道少。后来,随着宜黄县积极鼓励引导蔬菜产业发展,小河村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同筹资建设了大棚蔬菜产业基地。村里结合县政府出台的政策,将荒地流转给企业,经过平整复垦后发展蔬菜种植。如今的小河村,1000余亩大棚蔬菜基地整齐排列,主要种植贝贝南瓜、辣椒等。通过规模化种植和现代化管理,小河村的蔬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周俊平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一个辣椒大棚,只见几名村民正在检查辣椒的长势。“以前我们这里都是荒地,现在变成了‘聚宝盆’。村民们通过种植果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很多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周俊平说。据了解,宜黄县自去年以来通过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用于特色设施蔬菜基地的建设,新增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1800余亩。

  走进宜黄县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公司环境。“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与当地种植大户合作成立的蔬菜公司,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平台公司领投、种植大户参与、村集体提供服务’的运营模式。”宜黄城投公司副总经理郭涛对记者说道,这种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方资源,实现了农户、公司和村集体的共赢。种植大户们对这种合作模式赞不绝口。过去,农户种地往往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收成不稳定且风险大。如今,加入蔬菜公司后,他们不仅获得了来自公司的技术支持,还有了稳定的销售保障。2023年,小河村的种植大户应威威承包了30亩大棚种植蔬菜,一年下来收入有20多万元,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村民们也从中受益良多,他们在大棚里帮忙管护蔬菜,每月都能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全县的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已达6.38万亩,年产量高达13万吨。其中,食用菌的种植面积近2万亩,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大亮点。

  除了推进农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创新发展外,宜黄县还积极吸引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带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走进宜黄县凤冈镇大鹿村蔬菜基地,翠绿的辣椒充满生机,这正是乡贤肖勇于2020年回乡创建的。创业之初,肖勇面临了技术难题、市场定位、品种选择等多重挑战,但他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带领团队不断摸索、学习,积极邀请农业专家前来指导。经过不懈努力,团队逐步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地将蔬菜基地建成并不断壮大。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螺丝椒,因口感独特、品质优良而受到消费者喜爱。基地的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周边县(区)。如今,该基地通过流转土地、租赁大棚、建设冷库等方式,不断完善自身设施,打开销路,为村集体增收。同时,基地还吸纳了当地4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为他们增收3万元左右。“我们将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种植标准,把好蔬菜质量关。同时,落实优化服务举措,强化技术指导,真正把蔬菜产业打造成为我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利民产业。”宜黄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炜表示,目前,全县已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3家、蔬菜公司7家、蔬菜种植家庭农场4家,以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2家、公司3家。(记者 胡梦婕)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