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江西萍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走实走深

发稿时间:2024-07-20 08:32:00 来源: 萍乡日报

  如何让基层治理不再“有心无力”?怎样防止关系民生的“关键小事”变成“疑难杂症”?面对这些难题,江西省萍乡市坚持问题导向,打通堵点、激发活力,坚持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向纵深推进,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网统管” 力量下沉“有温度”

  “2栋1单元3楼张阿姨家的报警器响了,楼栋长在吗?请上门查看一下情况。”“我在,马上就去查看。”这是安源区后埠街城北社区利用基层治理“小网格”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幕,也是安源区打造“安源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幸福360工程”的缩影。

  作为老城区和中心城区,安源区人口密度大、居民成分多元、社区类型多样,潜在风险隐患多,治理难度大。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安源区按照“便于组织、便于管理、便于服务”原则,将全区合理划分为360个网格,实现每个网格中党建、政法、民政、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服务管理职能部门“一网统管,多网合一”。

  针对网格力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安源区通过建立“专职网格员+片区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服务体系,以乡镇(街道)为片区,县级干部担任片区长,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包干若干网格,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长,选用老党员等担任楼栋长(单元长)等方式配齐力量。眼下,在安源区活跃着218名专职网格员、1933名楼栋长、3935名单元长,他们时刻关注着群众需求,做到“事无巨细有求必应、危急之时一呼百应”。

  通过完善网格,拉近干群距离的还有芦溪县和莲花县。

  按照管理服务半径合适、治理力量有效覆盖的原则,芦溪县科学设置488个治理网格,优化整合网格党支部47个、网格党小组450个,择优选聘488名网格长、1480名网格员,选派374名乡镇派出所民警、供电供水等职能部门片区负责人担任网格协理员,明确基层党建、便民服务、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9大类86项网格事项,推进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矛盾在网格化解、问题在网格解决,形成“党建引领、一网联治”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水平,莲花县深化“网格+”治理,深入推广“四下基层”争当“群众贴心人”、争做“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全面推行“365连心”工作法,开展“周五网格日”活动,涌现“银龄先锋队”“巾帼志愿者”等服务队伍270余支,选配162名片长、899名组长、2452名“邻长”,构建农村网格“三长”体系,持续壮大基层网格服务力量,常态化开展“议事评说事”“乡娌乡音恳谈会”,今年以来,共计收集解决问题1400余个。

  “一人综管” 服务群众“零距离”

  “以前村里五个人做的一摊子事,现在由‘大组长’一个人来做,这样效率更高。”在湘东区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文群看来,“大组长”制的推行,有很多看得见的变化。

  江口村通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农村旅游中火速“出圈”,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不过,好事多磨,在打造过程中,村委会在涉及栽种苗木、维修水塘、资金分配等方面因各组意见不合,致使多次出现长期议而不决的局面。自推行“大组长”制后,此类现象再也不见了。前不久,该村在讨论百合基地、研学点建设等问题时,村两委组织“大组长”坐在一起开了个“诸葛亮会”,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杨文群说:“‘大组长’好比我们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这里没有堵点,村里的事就好办了。”如今,江口村集体经济实现由5万元到50万元的增长,带动全村4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湘东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施“大组长”制,推动24个试点村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原则,从原来的167个党小组、427个村民小组、169个网格,调整合并为196个大组;对重新优化调整后的大组推行“大组长”制,由党小组长兼任村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会长、网格长、志愿服务队队长,实现组上“一肩挑”。通过“一人综管”,有效破解农村基层治理人员冗余、职责交叉重叠、运转不够顺畅等问题,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进一步推进“大组长”制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作为全域实施“大组长”制的下埠镇坚持“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原则,利用辖区内现有的老旧房屋、活动中心等各类场所,在网格内人流量大的位置因地制宜建设“网格驿站”。通过整合网格内的各种力量,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急事难事,真正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难在格中解、情在网中结”。

  “网格驿站”并非一“建”了之。下埠镇充分发挥收民情、解民忧、护稳定的工作职能,在“网格驿站”内设置“心愿墙”,村民可以将自己的诉求及想法写下来张贴在墙上,由网格员定期收集整理,网格长协调解决。

  为了更好地听民声、解民忧,每个“驿站”还设置了矛盾调解室,安排镇、村干部以及网格员开展调解工作,为群众提供化解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通过设立“网格驿站”齐民心、聚人气,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屏指挥” 智慧治理“无死角”

  前不久,安源区后埠街城北社区接到求助,曾大爷家里水烧开了,没人在家无法关煤气。两分钟后,网格员用备用钥匙打开曾大爷家的门,处置了这一事件。“这就是我们网格员能够快速响应群众诉求,充分发挥‘神经末梢’作用的体现。”城北社区党委书记彭园媛说。

  为解决空巢老人的潜在隐患难题,后埠街城北社区与第三方企业对接,打造智慧养老服务试点,搭建集智慧养老综合平台为一体的智慧养老系统。“老人摔倒、走失,智慧养老综合平台将显示求助信号并定位老人位置,网格员收到报警信号后,可及时电话联系或前往查看,极大地保障了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彭园媛说。城北社区通过智慧养老服务手段,让老人切实感受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安源区后埠街的“智慧党建”建设是我市党建数字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党建”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推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好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服务群众效能。

  “农保如何交”“家门口垃圾桶需要换新”“假肢坏了,麻烦向残联申请更换”……在湘东区荷尧镇“湘邻一家亲”党建服务平台的大屏幕上,村民需要办理的业务和办理进展情况一览无遗。

  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党建服务从“端菜”向“点菜”转变,印证了湘东区在乡村治理上的良苦用心。湘东区重点打造“湘邻一家亲”基层治理信息平台,按照应急指挥、问题收集、协调调度、监督督导功能分区,将应急、地网、平安乡村、云广播、养老、疫情防控等6个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一网共治,做到第一时间处置、响应群众诉求,形成问题“反映—处理—督办—反馈”的闭环。该平台自去年7月试运营以来,分级流转问题1万余个。作为“湘邻一家亲”的发起地、实践地,湘东区副区长、荷尧镇党委书记黄新亮坦言:“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离群众的心更近,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行动更快捷,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

  为基层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的还有上栗县。上栗县依托“赣服通”“赣政通”两大平台,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群众贴心人”活动数字智慧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等资源整合,全面提高便民服务和社会治理效率。服务平台自2022年10月上线以来,上栗县32289名党员干部、网格员、基层群众(户代表)等已完成线上注册,线上收集群众诉求51310件次,完结50761件次;今年以来,该平台收集群众诉求16874件次,完结16413件次。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委、政府的奋斗目标;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就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第一线,全市各级党组织创新党建方式方法,“绣”出了一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造幸福生活的新画卷。(周文昂扬)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