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抚州临川区:农机驰骋“逐丰收”

发稿时间:2024-07-20 08:54:00 来源: 抚州日报

  收割机穿梭在稻田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

  盛夏时节,在抚州市临川区孝桥镇畲塘村,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

  收割完一茬水稻,农机手丁小平才腾出空来喝口水,收割机驾驶仓内的空调风力开到最大,额头上还是冒汗。“现在正是水稻的丰收时节,我一天要在田里待十多个小时。”丁小平一边说、一边操作着收割机,将新收的早稻运到公路旁的货车上。金黄的稻谷随着收割机的管道倾泻而下,散发出阵阵稻香。

  今年50岁的丁小平是东临新区湖南乡鹏溪村人,以前是一名修理工,2016年购买了自己第一台收割机。“当年,看着身边的村民通过驾驶农机走上致富之路,我便萌发了做农机手的想法,目前已经有了5台农机,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都在田里干活。”

  今年5月,丁小平跨地区去了安徽作业,现在家乡的水稻成熟了他就回到了临川,等到9、10月,就要去北方收麦子了……春来秋往,丁小平孜孜不倦地开着农机追逐“丰收的足迹”。他最远到过黑龙江,在离俄罗斯只有一江之隔的田野里收割小麦。

  “我用的收割机智能化程度高、动力足、操作灵敏。”收割机启动后,丁小平一手控制方向盘、一手操作手柄,在田间灵活地驰骋着。

  在丁小平收稻间隙,雇主熊双茂拿着切好的西瓜来到田间,看着机械化收割带来的高效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种了400多亩田地,雇了3名农机手,3天就能收割完。同样的工作量,如果没有机器,需要2个人割200多天,现在效率高了很多。”

  熊双茂是畲塘村村民,他告诉记者,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已逐渐成为当地从事农作的一大特色。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在他家的小院里,也有着不少农机。“等这些早稻收完了,我就要马不停蹄开着插秧机去种下一季水稻哩。”熊双茂说。

  “开镰啦!”在罗针镇丁湖村的早稻收割现场,抚余农技合作社理事长李检发也组织了10余名农机手,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推进夏收夏种工作。“我流转承包了3000多亩田,集中规划建成高标准农田,通过机耕、机插、大规模育秧等措施,预计今年早稻亩产可提高10%左右。”李检发说。

  农机显身手,农业迈大步,各类农机同台竞技,已成为“赣抚粮仓”农业现代化图景的生动注解。截至2023年底,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3%,为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挑起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通讯员  郭 昊  本报记者  王静岩)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