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江西会昌:以林长制为抓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发稿时间:2024-08-11 09:10:00 来源: 江西新闻客户端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汪振兵 邵活跃)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以林长制为抓手,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充分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统筹推进油茶、毛竹、森林药材和香精香料、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鼓励林农积极参与,走出了一条兴林增收的绿色富农路。目前,会昌县发展各类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约18万亩,年产值约5亿元,涉及农户5000余户。

  积极探寻,创新发展路径。会昌县依托“两长两员”(村级林长+组级林长和监管员+护林员)网格化护林队伍和监管机制,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运作模式,创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特色产业”的“四林经济”新型发展模式,形成以基地(企业)为带动,专业合作社为支撑,共同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局面。会昌县富城乡寨头村以党建为引领,盘活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在山坳间发展仿野生灵芝产业,种植灵芝200余亩,投入菌棒10万包,每斤收购价30元左右,预计产值10万斤、可达到3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务工100余人,户均增收约1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灵芝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进程的有力抓手。同时,会昌县统筹推进油茶、毛竹、森林药材和香精香料、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

  加大宣传,强化技术服务。通过科技下乡、专题讲座、举办技术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林农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对会昌县林下经济发展前景、目标方向、发展措施及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推广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林农对林下经济的认识和热情,充分认识林下经济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林下生金民增收,是会昌县周田镇杨梅村探索“林+药”模式发展林下中草药产业的生动具体实践。该村通过紧紧抓住中草药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探索“林+药”模式发展林下中草药产业,在林地套种天门冬3000多亩、种植草珊瑚1200亩、仿野生灵芝120亩,射干450亩。与其他产业相比风险低,种植中药材天门冬经济效益更为可观。天门冬亩产大概2000斤,厂家回收价生的大概是7—8元/斤,每亩大约产值1.6万元,预计产值达4800余万元,利润可达300万元,项目覆盖建档立卡困难人口50人,带动务工人数200余人,实现年人均收入1.2万元以上。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绿色支撑、注入绿色发展动力。截至目前,全县组织科技下乡3次,累计发放各类林下经济宣传资料8000余份。

  范引领,打造品牌效应。通过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发挥国有林场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产业示范基地,让周边农民看得见、能效仿,调动广大林农发展积极性。同时强化林业龙头企业品牌效应,打造一批不同类型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典型的林下经济企业和大户。充分发挥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的“中轴”联结及“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千家万户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营造了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形成千家万户共同参与会昌县林下经济发展新局面。会昌县中村乡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发展了山苍子产业,通过盘活丰富的林地资源,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成立中村乡屿梦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110余亩的山苍子种植基地,鼓励支持农户发展山苍子产业,把山苍子从野生转化为“家养”,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将中村山苍子系列产品纳入“独好会昌”公共区域品牌,拓展销路,扩大产业规模。基地山苍子产业产量可以达到40万斤,产值超过100万元,带动就业100余人。平时山野里不起眼的“野果果”,却成了农户增收、乡村振兴的“金果果”。目前,全县现有林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个。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