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抚州临川区:稳步推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4-09-14 09:01:00 来源: 抚州日报

  本报临川讯 (特约记者 章晋辉、记者 胡涛)“这个学期,我们学校一年级每个班的人数都在45人以内,再也没有大班额。”日前,说起今年的招生形势,抚州市临川七小党支部书记龚正告诉记者,如今,在城区学校,大班额已不复存在。近年来,临川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最高目标,始终把教育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的目标。

  “四个优先”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优先落实教育职责。建立区委领导、政府负责、教体局牵头、乡镇街办和部门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创新实施党政一把手抓教育、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党政联席会议、党委政府教育述职制度,闯出了一条顶格谋划、优先保障、系统推进、齐抓共管教育工作新路径。优先谋划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目标,立足“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模范区”定位,始终把教育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高位谋划,先后出台了《临川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临川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九大攻坚战”。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始终把教育投入作为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教师工资、边远山区教师津贴和乡镇工作津贴全部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绩效奖励和公务员等同。优先改善办学条件。始终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来抓,加大投入,全力推进。2022年以来,投入资金3.1亿元新建改扩建临川一中、临川二中老校区、临川区第五实验学校等32所中小学校;投入603万元完善了全区416所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园安防“四个一”工程。

  “四项机制”激活教育发展动力。推行党建“四评一公开”机制。采取述前审评、述中点评、述后督评和公开测评的形式,组织全系统82个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推行高素质人才引进机制。采用紧缺教育人才引进的模式,引进硕士研究生58名及师范类本科生教师42名,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推行学科育人“四个一”运行机制。“一室”,建立37个名师工作室;“一档”,区、校两级建立了流动教师业绩档案,加强对流动教师工作的跟踪管理;“一地”,学科基地建设,在15个学校建立学科基地,承担年轻教师实践培训任务;“一窗口”,依托各级各类媒体建立宣传窗口,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成功经验。推行教育督导双轮驱动机制。将临川所有学校划分为7大责任区,组织93名责任督学常态化深入学校监督指导,形成“内部提升+外部督导”双轮驱动。

  “四大工程”促进教育协调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坚持一乡一策,采取校外征地、校内划地、收购民办园等多种形式落实用地,积极筹措资金,率先完成“一乡一园”建设。实施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通过“盘、扩、优、控”等四大举措,全力解决城区“大班额”难题;加快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实施普通高中提升工程。以龙津中学为龙头,深入推进全区高中“质量提升计划”,其他普通高中继续走艺术特色错位发展之路,办强声乐、舞蹈、美术、体育、播音主持等特色课程。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临川旅游商贸学校由 B档成功晋升 A档中职学校,正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扩容工程。

  “四大举措”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持续开展主题活动。先后开展了特色学校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了30处校园文化建设“新范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区主要领导带头到基层学校上思政课,去年累计开展“红色思政课”350余场次,惠及学生超12万名。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着力于把学生在校时间“降”下来,把作业数量和难度“降”下来,把学生书包重量“降”下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公平教育。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科学划定学区范围,对划片免试入学实行刚性控制;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做到应收尽收,实现随迁子女入学“零门槛”。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