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地方

首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法律明白人”培育再升级让基层治理更“明白”

发稿时间:2024-12-02 08:22:00 来源: 抚州日报

  “法律明白人”在上顿渡镇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纠纷。

  志愿者在小区宣传法律知识。

  律师在“法律明白人”实践平台坐班。

  “这种处理方式我们都能接受,感谢你们!”近日,在律师和“法律明白人”的调解下,抚州市临川区孝桥镇下李村一起彩礼纠纷顺利化解,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冰释前嫌。

  近年来,临川区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率先在全省登记成立“临川区法治乡村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先后吸纳111名专职律师,采取“1名律师+10名法律明白人”的对接模式,推动“百带千、千传万”,全力打造“法律明白人”升级版,相关做法入选了我市十大法治创新案例,并被司法部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如今,该区有近万名“法律明白人”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仅今年参与化解的矛盾纠纷就达1602件,化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一张由“法律明白人”参与织就的法治“保障网”,牢牢兜起了群众在意的“万千事”。

壮大队伍 选好“苗子”

  在农村,枯枝掉入邻居家,也能成为一起纠纷的导火索。而矛盾一旦出现,如不及时化解疏导,极易快速升级爆发。因此,加快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刻不容缓。今年,临川区在现有“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律师、公证员、乡镇法律顾问等法律专业资源,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积极发现、培养更多有潜力、有意愿、有能力的“法律明白人”,通过建强骨干队伍,壮大基层治理力量。

  “我们正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向工业园区、企业、社区、住宅小区等领域拓展,比如,在遴选培养对象时,我们会优先考虑企业管理者、车间主任、企业党员或小区业委会成员、物管人员、楼栋长等,还设立了‘进城务工人员法治服务点’‘促进会工作站’,帮助临川在外务工人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临川区司法局副局长徐春明说道。

  如今,全区已有近万名“法律明白人”分布在395个村(社区)、2700多个村(居)民小组,在“横向分片、纵向层级、同向绩效”的管理模式下,整支队伍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更强,成为群众身边最为信赖的“法律顾问”。

创新模式 搭好“台子”

  今年11月底,临川区上顿渡镇针巷口社区居民黄某某走进临川区“律师+法律明白人”帮带实践站,就申请工伤鉴定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负责接待他的“法律明白人”邓瑶,在了解清楚事件来龙去脉后,引导他先了解工伤鉴定的具体流程,再详细告知其需要准备的具体资料。在“法律明白人”明法释理后,黄某某通过依法维权,事情最终圆满解决。

  临川区“律师+法律明白人”帮带实践站的建设,是当地探索“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骨干”帮带模式的具体做法之一。徐春明告诉记者,开展“一对十”模式,是希望实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由1个老师,‘传帮带’10个徒弟,再由这10个徒弟去带动影响更多人,逐步形成以点带线、连线成面的基层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格局。”

  为了让整支队伍发挥更大作用,临川区还专门建立了“法律明白人”培训体系,以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学、“师徒式”现场帮带、“滚动式”实践锻炼为抓手,通过采取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教学和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学习、纠纷调解实操等方式,进行精准帮带,真正实现“法律明白人”培养有教材、有讲师、有培训、有实践、有考试,使“法律明白人”业务素质和专业技巧得到了快速提升。

服务群众 扛起“担子”

  正接受社区矫正的临川人徐某近来情绪很低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促进会”一名专业律师带领“法律明白人”付宏林主动介入,得知徐某是因夫妻感情破裂,却被丈夫曾某以其名义贷款10万元债务而难以离婚后,他们耐心调解,促成双方签署了离婚协议。哪知协议生效后,曾某却拒绝履行协议,最终在律师和付宏林的帮助下,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徐某顺利得以离婚。

  近年来,在临川,像付宏林这样活跃在基层的“法律明白人”越来越多。无论是夫妻纷争,还是邻居间的土地纠纷等,“法律明白人”已成为群众普法与基层依法治理的“生力军”。

  色彩鲜明的图案、简洁易懂的法律条文让人眼前一亮,各色花草和崭新的文化墙相映成趣……在唱凯镇艾巷村、秋溪镇园石村等地,不同形式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前,常有村民驻足观看,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

  这样生动的普法形式,在临川区很常见。开设普法抖音号,请律师会员用家乡话、本地事讲清法律法规;建设乡村法治驿站、法德讲堂;建立帮扶机制,为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合法维权等六项服务;给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送“法治体检”;指导村民依法修订“村规民约”……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普法方式深受群众喜爱。“以前村里解决矛盾纠纷是看谁更有实力和话语权,现在大家都知道,只有法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青泥镇青泥村村民郑锦涛说道。

  如今,在临川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区,从少年到老人,法治的火种正燎原,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当地落地扎根。本报记者 胡葳

责任编辑:邓伟
加载更多新闻